邯郸历史典故

1、邯郸学步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但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赵国邯郸流行一种舞步...
邯郸历史典故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19:45: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唔哩生活 邯郸的来历和典故

    邯郸的典故: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才,但他总是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低人一等。他看到别人的衣服穿得好看,就学着穿;别人的饭菜香,就学着做;别人的站相坐相高雅,就学着模仿。他样样都学,却样样不得其法,始终...

  • 3、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 魏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趁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国军队,遂解除了赵国的围攻。从此,人们常用此种战略形容,此种战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4、完璧归赵 公元前...

  •  谷艾文艺苑 河北邯郸的来历和典故

    相关典故邯郸学步:战国时,燕国寿陵有少年到邯郸学当地人走路,结果没学好,连自己原来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如今邯郸市区中心的学步桥,传说就是燕国少年学步之处。负荆请罪:战国时,蔺相如因功被封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一次两人于窄巷相遇,蔺相如避让,廉颇深受感动,便光着上身...

  • 在邯郸这片成语的沃土上,流传着一段脍炙人口的典故——“窃符救赵”。《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击败赵国长平军后,步步紧逼,包围了邯郸。此时,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是平原君夫人的妹妹,她不断向魏王和公子求救,然而魏王却派遣将军晋鄙率十万大军救援,却将军队滞留于邺...

  •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老市区,有一条名为回车巷的短巷,传说这里是蔺相如避让廉颇的地方。如今,这里虽新修了许多仿古建筑,古风不再,但在巷口仍立有一通石碑,记载着负荆请罪的故事。这个故事曾是中学课本的经典篇目。战国时期,蔺相如因智谋使和氏璧完璧归赵,又在渑池会上舌战秦王,维护了赵国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