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背景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领大军攻打江南的晋朝。在寿春城上,苻坚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这给他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尽管他试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但晋军的坚韧和准备充分让他倍感压力。二、草木皆兵的情节 在战斗中,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纷纷逃跑。苻坚在撤退过程中,由于...
11. 晋军乘胜追击,秦军溃不成军,苻坚中箭逃走,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12. 淝水之战是一例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草木皆兵成语也因此战而来。13. 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疑神疑鬼,将一切事物都误以为是敌人。
草木皆兵的故事背景:该成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描述的是公元383年苻坚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东晋时的场景。当时,晋军只有八万人,双方在兵力上悬殊巨大。苻坚的误判:在战争过程中,苻坚听信了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军兵力不足。然而,实际上晋军通过巧妙的策略和突袭,大大提升了士气。当苻坚得知晋兵正...
草木皆兵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一次著名战役——淝水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具体是在公元383年,交战双方是东晋和前秦。当时,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号称八十万的大军南下,意图消灭东晋,统一中国。然而,东晋方面在宰相谢安的指挥下,以少胜多,成功抵御了前秦的进攻,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神出鬼没”的历史故事典型代表为“草木皆兵”。以下是该故事的详细解读:故事背景:公元383年,前秦苻坚企图消灭东晋,统一南北。他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故事发展: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后,苻坚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登上城楼,见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