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在诗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巧妙地引用了南朝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烂柯人”。这个典故源于王质上山砍柴时,因观棋而斧柄烂掉,回乡后发现已过百年,亲友皆亡,象征着世事变迁。刘禹锡借此表达自己被贬谪二十三年,重回故乡时感到人事全非,仿佛隔世的心情,用“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在这句诗中运用了“烂柯人”的典故,这个典故来源于东晋时期的王质。以下是对这一典故的 刘禹锡的这句诗,通过“到乡翻似烂柯人”表达出诗人经历长时间后归乡,发现故乡人事全非、变迁巨大的感慨。其中,“烂柯人”的典故指的是东晋时期的王质。在这个典故中,王...
二是“烂柯人”,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观童子下棋,棋局终,斧柄已朽,百年人世变迁,恍若隔世。这两个典故不仅暗示了诗人被贬谪多年的漫长时光,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朋友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其中,“闻笛赋”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而“烂柯人”则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人们用烂柯人来形容人事变迁、岁月更迭后归来的人。 含义:诗人在此借用这一典故,表现长时间离家之后重返家乡的感慨与新奇感。同时,借此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情感,传达出人事变迁的沧桑之感。
这个故事通常用来表示人世沧桑巨变或者事物经过很长时间变化很大。“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诗人多年离家在外,世事变迁极大,自己似乎与世隔绝,变得与家乡不太熟悉了。这里的“翻似烂柯人”传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综合这两个典故,诗人表达了怀旧感伤和对时光易逝的深沉感慨。通过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