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由何而来?有什么典故吗?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典故如下:背景:东晋时期,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而晋国则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由于双方兵力悬殊,苻坚非常傲慢,并未将晋军放在眼里。初战失利:然而,前秦的先头部队在同晋军的首战中被打败,这...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由何而来?有什么典故吗?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典故如下:
背景:东晋时期,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而晋国则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由于双方兵力悬殊,苻坚非常傲慢,并未将晋军放在眼里。
初战失利:然而,前秦的先头部队在同晋军的首战中被打败,这使得苻坚开始慌张。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
草木皆兵:在视察过程中,由于夜晚视线不清,苻坚甚至将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看作是满山遍野的士兵,这进一步加剧了他的恐慌。
决战失败:在随后的淝水决战中,秦军被彻底击败,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在逃亡过程中,苻坚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的追兵又到了。
成语由来: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惊恐时疑神疑鬼的心态。
2025-01-23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7 11:33: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由来: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惊恐时疑神疑鬼的心态。

  •  翡希信息咨询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和含义是什么?

    “风声鹤唳”形容在紧张局势下,人们因恐惧和疑虑而将微弱的风声和鸟鸣误认为是敌人的动静,反映了极度的恐慌心理。“草木皆兵”则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将周围无害的事物误认为是敌人,揭示了心理防线崩溃后的极度敏感状态。风声鹤唳:这个成语源自《晋书·谢玄传》,主要用于形容在战争或紧张局势中,人们...

  •  湖北倍领科技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和含义是什么?

    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着两个成语“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它们富含深意,描绘了人们在紧张局势下的心理状态。首先,“风声鹤唳”源自《晋书·谢玄传》,形容在战事中,听到微弱的风声和鸟鸣,都误以为是敌人的追兵来临,这种强烈的恐惧和疑虑,使人神经紧绷,每一声响动都可能触发内心的恐慌。紧接...

  •  誉祥祥知识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具体来说:成语来源:公元383年,东晋的秦王苻坚率领大军南征晋朝,在淝水之战中,他的军队在与晋军的交锋中遭受重创。苻坚在战败逃亡时极度恐慌,误将八公山上的草木视为晋军,形成了“草木皆兵”的说法。同时,他听到风声鸟鸣也以为是...

  •  新生活互联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什么意思

    1. 风声鹤唳: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2. 草木皆兵:把草和树木都当做了敌人的兵将。3. 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在极度恐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4. 出自《晋书·谢玄传》:《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5.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