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的典故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两个典故源自古代文人常用的表达方式,承载着深厚的友谊与思念之情。“驿寄”这一典故最早见于南朝陆凯的故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身处江南,范晔则在陇头,两人相隔甚远。陆凯在一次前往江南的路上,偶遇驿使,便折下一枝梅花,托驿使带给范晔,并随诗一首:“折梅逢驿使,...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的典故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两个典故源自古代文人常用的表达方式,承载着深厚的友谊与思念之情。

“驿寄”这一典故最早见于南朝陆凯的故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身处江南,范晔则在陇头,两人相隔甚远。陆凯在一次前往江南的路上,偶遇驿使,便折下一枝梅花,托驿使带给范晔,并随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这便是“寄梅”的由来,也成为了后世表达思念之情的经典意象。

“鱼传”这一典故则源于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中描述了远方的客人寄来鱼形书信的情景:“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的“鲤鱼”实际上是指装有信件的木简,形如鱼形,便于携带。通过烹鱼取信,古人得以与远方的亲友分享消息,传递思念。

这两个典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用来表达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它们不仅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也传递了友情的温暖与慰藉。在漫长的岁月里,驿寄梅花和鱼传尺素成为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承载着跨越时空的友情与思念。2024-12-15
球球词典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8-21 20:24: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东莞深空生活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是什么意思?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比喻,表达的是远方友人送来慰藉的情谊。陆凯与范晔之间的折梅赠诗,以及汉乐府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都寓意着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这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不仅是友人频频来信的象征,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天涯知己,互通款曲,本是人生中的美好之...

  •  起航教育培训公司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出自哪里?

    出自宋代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

  •  湖北倍领科技 “鱼传尺素”的出处是哪里

    “鱼传尺素”出自宋代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鱼传尺素”全诗《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 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作者简介(秦观)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

  •  蓝韵文化传媒 宋词之踏莎行郴州旅舍赏析这首词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词的上阕在写景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出语便已入哀景之中,从后句“桃园望断无寻处”可以想到,楼台、津渡都是因情所设之景,可能现实中并不存在。是由词人内心的不被人理解的情怀,无处宣泄所生出无人问津...

  •  桂戈红姝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是什么意思?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译文如下: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