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穷理”是古汉语,主要的意思就是认识世界,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它是一种认识论,也是一种治学态度。具体来说: “格物”:指的是通过观察、实验、实践等方式来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这包括观察事物的外观、性质、特征等,以及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观察结果,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初步认识。 “穷理”:...
格物穷理的意思是穷究事物的道理。
格物穷理就是要真正明白道理,是悟性在某个问题的具体思考,而不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假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去亲身实践,永远想不明白万物的真谛。“格物”指“格物穷理”。格物也就是“至”物,与事物直接接触而穷究其中之理,“穷”理是格物的目的,“格犹穷也,...
格物穷理的意思:穷究事物的道理。【释义】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出处】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十五:格物穷理,非是要尽穷天下之物,但於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示例】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
格物穷理的意思是穷究事物的道理。具体解释如下:含义:该成语强调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以达到理解其本质和规律的目的。出处:明·方孝孺《答郑仲辩》中提到“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表明格物穷理是深入探究事物道理的一种方法或态度。用法:通常用作谓语或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