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千年函谷关的成语典故和历史传说有哪些?

一日早朝时,说他晚上梦见太上老君在函谷关丹凤楼会见了他,老子说在他著经的地方,埋有一个桃符,谁能得到它,谁就能得天下。玄宗听后,马上命田同秀带人到函谷关老子著经的地方,掘地三尺,挖出一个桃符,上面刻着一个“木”字,众臣解释为四十八。说老子可保佑玄宗坐四十八年天下。玄...
来自千年函谷关的成语典故和历史传说有哪些?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区,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 辞海》),为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

位于豫陜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的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起源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名扬海内外。
紫气东来
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刻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
仙丹救民
老子在函谷关著写《道德经》时,他的坐骑青牛被当地一老农饲养着。当时,函谷关一带流行一种瘟疫,许多人为此毙命,郎中也无能为力。一天,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坏了饲养人。他找郎中,郎中说人都看不好,更看不好牛,饲养人死缠硬磨让给牛瞧瞧,青牛气息奄奄,郎中让人扶起,牛站不稳,只是咳咳不止后突然咳出一个肉团(就是现在人说的牛黄),牛才如释重负,张嘴吃草。
郎中大喜,忙将肉团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药粒,发给有病关民。病人吃后马上见轻。人们为了感激老子的青牛救命之恩,说这是仙丹。至今,灵宝还流传有正月二十三为牛节的习俗。这天,家家门上贴着用黄纸剪成的青牛图案,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鸡鸣狗盗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客喜贤名声很大,秦昭襄王早有所闻,想让孟尝君来秦共图大谋。派其弟泾阳君到齐国为人质,请孟尝君入秦为相,孟尝君到秦后,遭到丞相樗里疾的忌妒。樗在秦王面前进言陷害。后秦王反悔,欲杀害之,又恐遭人唾骂,暂将孟尝君囚禁起来。
回国后的泾阳君闻听此讯,欲救孟尝君去求幸姬。幸姬提出要孟尝君已赠给秦王的狐白裘衣。后一门客从狗洞进入库房,巡夜人听有动静,门客学狗叫,骗走巡夜人,盗得狐白裘衣,送给幸姬。幸姬才帮忙弄到出关文书,孟尝君一行慌忙逃至函谷关,正值半夜,当时关规是“鸡鸣开关,日落闭关”。后边追兵将至,形势危急。此时有一门客站在土阜上学鸡鸣叫,周围雄鸡齐鸣,关吏忙开关门,孟尝君一行匆匆出了函谷关。后来樗里疾追到此处,孟尝君已出关多时了。
白马非马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立论,互相争鸣,使我国古代哲学思潮非常活跃。当时赵国的平原君门客中有一名叫公孙龙的,想到秦国出游。那时赵国一带的马,正流行一种烈性传染病。秦国得知后,在其东大门的函谷关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概不得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验过符节就要过关。关吏拦住说:“你人可以过关,但马不能过关”。公孙龙不悦,“马不能过关。白马非马,怎能不让过呢?”关吏说:“白马也是马呀!”公孙龙说:“难道我公孙龙就是龙吗?”关吏被问愣了。
他又说:“白马者,马与白也,或白与马也,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都行,但要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行了。这说明白马和马是两回事,也是就说白马就不是马,为什么不能过呢?”关吏还没明白过来,他就骑着马过了函谷关。以后关令知道了此事,决心要治治他。后来,公孙龙从秦国返回,公孙龙出关这天,关令故意站在关前。公孙龙被验过符后,关令不叫公孙龙过关,说:“你要出关,请到别处过。”

公孙龙说:“自古从赵国到秦国,这个关是必经之路,我不从此过,还能从哪过?”关令说:“这里是函谷关,不是你说的关。”公孙龙苦笑着说:“函谷关怎么不是关呢?”关令说:“先生不是说过‘白马非马’吗?”这时公孙龙才意识到遇到了对手,但又怕误了赶路,才跪在关令跟前哀求,最后过了函谷关。“白马非马”的争论是当时哲学上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说明我国古代思想家开始在思考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终军弃襦
汉景帝于公元前153年复置函谷关,下令用襦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诏举贤士。当时济南有一名叫终军的人才华横溢,十八岁时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与少年才子贾谊齐名,并称为“终贾”。一天,他从济南步行赶往长安,行至函谷关,关吏验过符后,交还给他。
他弃之而行。关吏笑他无知。他说大丈夫过关图个功名,不再用这一般人用的襦。后来,终军果然得到了汉武帝重用,出任南越大使。重过函谷关时,关吏认出了他,说这就是当年弃襦过关的孩子,随从大呼:“这是出使南越的大使,不许胡说。”关吏大惊,忙跪拜送出关门。以后,灵宝人教育孩子都肯说:“要长进,学终军”、“有才能,当终童”。
玄宗改元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就想着炼丹成仙,有许多方士道人奉献丹药,全家升迁。当时陈王圭府有一个参军,叫田同秀。一日早朝时,说他晚上梦见太上老君在函谷关丹凤楼会见了他,老子说在他著经的地方,埋有一个桃符,谁能得到它,谁就能得天下。玄宗听后,马上命田同秀带人到函谷关老子著经的地方,掘地三尺,挖出一个桃符,上面刻着一个“木”字,众臣解释为四十八。说老子可保佑玄宗坐四十八年天下。玄宗大喜,随即改“开元”年号为“天宝”年号,立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改桃林县为灵宝县。
2020-11-12
成语典故有:紫气东来 鸡鸣狗盗 终军弃襦(ru) 白马非马
历史传说如: 玄宗改元 仙丹救民都来自函谷关。2021-01-29
函谷关是传说中的上古战场,道家圣地,道家老子骑牛倒走函谷关,留下了瑰丽的传说,鸡鸣狗盗这件事就发生在函谷关2021-01-30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建置最早的雄关要隘之一 ,其通向中原地区,在古代特别重要。关于函谷关的成语典故有公孙白马,鸡鸣狗盗等等,关于公孙白马的典故是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骑着白马入关,以白马非马之强辩蒙混过关。 关于历史传说有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的传说。2021-02-07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19:35: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anonymous 几个来自千年函谷关的成语典故和历史传说

    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

  •  文暄生活科普 老子身世之谜:是活了200多岁,还是历史上有三个老子?

    《黄帝内经》也有类似的记载,说明古人确信有人能活到800多岁甚至上千年。因此,老子活了200多年并非迷信。关于老子是否是在函谷关被强行扣留并写《道德经》的说法,历史记载表明这种说法存在问题。根据《史记》记载,老子出周,至关。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可以推断老子并没有在函谷关被强行扣留,而是另有其...

  • 355怀瑾 求中国历史年代表

    - 夏朝:(前22世纪末前21世纪初-前17世纪初),禹之子启打破禅让传统,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标志“家天下”时代开启。夏朝设官分职,建立军队和刑法制度,其统治中心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夏朝的势力范围大致东起豫东平原,西至华山,北达冀南,南抵江汉流域,为后世中原王朝的疆域奠定了初...

  • 结晶科技 历史上极为神秘的蜀国是怎么灭亡的 ?

    这个看似不经的神话故事,透露出两个重要的历史信息,一是秦人太过精明狡诈,二是蜀人太过幼稚迂腐。可以想象,如果不事先开通一条道路,要征服古蜀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除非蜀国引狼入室,自愿去打通。我们很难想象,今天看来这个如此小儿科的低劣骗术,竟能成功欺骗古蜀国王,无异于天方夜谭。历史不...

  • 一、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 信陵君无疑是战国四大公子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排在第一位也是毫无争议、当之无愧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是四大公子故事中最闪耀的一个,这个故事流传千年,信陵君此次急人之困,千里赴义,以及前面礼贤下士的铺垫,都让这个故事有了足够的传奇性。这个故事因为流传广...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