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的典故和意思

“和”(音贺)指跟着别人唱;“寡”是少的意思。 这个成语后来比喻言论、作品很深,能理解的人很少。有时也用来讽刺别人自命不凡。 乐不思蜀:故事发生在三国,涉及人物是刘禅,司马昭.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
成语故事的典故和意思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7-05 02:51: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解释】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典故出处】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王哙把政权交给宰相子之,从而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出兵燕国抢占土地。孟子极力主张出兵,要燕王给齐王称臣,从而推行仁政。但齐王却只看见燕国的...

  • 意义: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强调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只有刻苦勤奋,才能学有所成。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因此成为了形容读书勤奋刻苦的经典典故。

  • 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感悟:这是孔子在告诉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有益的,也告诉了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有害的.这两则不是成语故事,是我从论语里想...

  •  凯尼猫A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要简短的50字左右最好) 谢谢哈 有点急

    6、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

  •  抛下思念17 10个经典成语故事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