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典故诗词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赏析:“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白发日渐...
端午典故诗词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赏析:“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白发日渐增多,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红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叹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端 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端 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赏析: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赏析:唐代人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或者“续命缕”,所以说“长丝续命人”。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一种蒲草),“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说的是唐代皇帝会在端午节召请群臣宴饮。2021-02-04
球球词典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8-21 21:45: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关于端午经典诗词佳句(五首端午著名七言律诗)

    以下是五首著名的关于端午的七言律诗:一、《端午雨饮伯英池馆》 宋·韦骧 描绘雨中端午:诗中描绘了山城端午节时遭遇阴雨,诗人在谢氏池亭中与友人宴饮的景象。 自然景色映衬:野色映歌舞,炎威消去,酒肴甘美,展现了雨中端午的独特韵味。 端午物象提示:诗中提到菖蒲屑随杯泛,榴花带雨簪,向读者...

  •  湖北倍领科技 端午的绝美诗词佳句(五首著名七言律诗)

    一、《端午雨饮伯英池馆》[宋]韦骧 山城重午遭阴晦,谢氏池亭亦自堪。野色映来歌舞好,炎威消去酒肴甘。手中菖屑随杯泛,头上榴花带雨簪。且尽主人留客兴,明年谁北复谁南。本诗描绘了雨中的端午节景象。诗人做客他人池馆,与友朋宴饮。临水当风,在四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席间的歌舞助兴更显...

  •  教育咨询小于老师 关于端午节的名人典故有哪些

    11、浣溪沙·端午 苏轼〔宋代〕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

  •  湖北倍领科技 端午节经典的古诗大全(关于端午节的3首诗词)

    而下片首先借用老莱子斑衣娱亲的典故,继而化用杜甫《端午日赐衣》诗句:“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然后作者用太阳和寸草心进行对比,突出了臣下对君王的忠臣,而一句“风推雨如”,则突出臣子的无奈。很显然,这些内容都是作者想起了屈原的往事,不由得替古人发愁,于是他自己也愈发忧愁了。于是...

  •  唔哩生活 端午古诗最好的一首

    2、《己酉端午》—— 元末明初·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主题:此诗以风雨交加之端阳节为背景,描绘了英灵屈原无处可吊的孤寂。通过榴花的拟人笑意和陶渊明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即使没有酒,也能独自清醒地面对生活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超然...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