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有什么典故传说吗?

普陀山的典故传说: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年间,有梵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
普陀山有什么典故传说吗?
普陀山的典故传说:
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
唐大中年间,有梵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
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扩展资料: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南北狭长,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岛上风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宫,云雾缭绕。普陀山与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称的名山,普陀山这座海山,充分显示着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
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又称普陀山三大香会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观音生日、得道、出家三大香会。
此时普陀盛况空前,从普济寺的中门到佛顶山,香客如涌,从法雨寺的九龙殿到千级石阶的香云山径,信徒礼膜参拜,一步一跪拾级而上,虔诚之至,令人感悟。
1997年农历九月廿九,南海观音露天铜像建成,此日乌云密布,妙善大和尚宣布铜像开光时,刹那间天门洞开,阳光普照,令海内外信徒无不倾服。
普陀山观音香会节起源于观音应化诞生或成道等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海内外佛门弟子。
不论远近纷纷从四面八方云集普陀山敬香朝拜和参加法会。十八日晚、十九日凌晨达到高潮,上万信众摩肩接踵。
三步一拜齐登佛顶山,场面蔚为壮观。全山彻夜灯烛辉煌,讲经诵佛之声通宵达旦,呈现出佛国盛会庄严虔诚的节庆氛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陀山
2023-03-28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14:09: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普陀山典故传说

    传说中,姑嫂二人渡海朝山进香,小姑因故不能下船,其嫂进山后,小姑在船上饥饿时得到观音菩萨化身的村妇送食。其嫂归来后顿悟,姑嫂泊舟处被称作“短姑道头”,石块投向潮水所用被称为“短姑圣迹”。日本僧人慧锷的传说:日本僧人慧锷请得观音圣像回国,途经普陀莲花洋时,观音不肯东渡,遂供奉于当地...

  • 又传说,日本僧人慧锷请得观音圣像回国,途经普陀莲花洋时,观音不肯东渡,遂供奉于当地姓张的居民家中,普陀山从此成为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慧锷成为开山祖师。还有一则故事讲到东海龙王派龟相听法,因入迷不愿回龙宫,被化为石头,成为“二龟听法石”。这则故事反映了观音菩萨对众生的慈悲与救度。

  • 1. 普陀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已成为道士们修炼的圣地。2. 佛教文化在唐代开始兴盛,梵僧在唐大中年间来到普陀山礼佛,并在潮音洞目击了观音的显灵。3. 在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观音像回国,船只遭遇风浪,无法前行。他们相信观音不愿东渡,于是将圣像供奉在潮音洞旁边,得...

  •  小小小聊生活 普陀山有哪些典故传说?

    普陀山的典故传说: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年间,有梵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

  • 1. 普陀山被尊为观音菩萨道场,其渊源可追溯至佛教经典。《华严经》中提及普陀山古称补恒洛迦,意味着“小白华”,是佛祖亲口指定的观音修行之地。2. 普陀山的选定也与一位名叫慧锷的日本大师有关。相传他在五台山见到一尊观音像,便决心带回日本,但在途中,观音像始终不肯离开普陀山,故普陀山...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