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赋”与“烂柯人”的典故

这首诗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里用到了“闻笛赋”与“烂柯人”两个典故。  “闻笛赋”的用典出自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嵇康、吕安因为不满司马氏残暴黑暗的统治,不愿出来为官,遭政治迫害而死。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想起昔...
“闻笛赋”与“烂柯人”的典故
文/墨香元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个妇孺皆知的千古名句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这首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挚友白居易从苏州返回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回赠此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里用到了“闻笛赋”与“烂柯人”两个典故。

  “闻笛赋”的用典出自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嵇康、吕安因为不满司马氏残暴黑暗的统治,不愿出来为官,遭政治迫害而死。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想起昔日与好友相处的美好时光,于是作《思旧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来怀念已亡好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典出南朝梁代任昉的《述异记》。 故事发生在信安郡石室山(今浙江衢州石室山)。晋代一个叫王质的人砍柴的时候到了这座山中,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就到近前去听。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此时他看到自己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去,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没有了。石室山因为这个美丽的传说也改名为烂柯山。另外还有围棋源于中国,围棋之根在烂柯山的说法。我国一些围棋古棋谱,还有不少根据“烂柯”来定书名的,比如《烂柯谱》等。后来北宋人张拟模仿《孙子兵法》的体裁和内容完成一套完整的《棋经十三篇》,又叫《烂柯经》。此经是古代围棋的重要理论著作,在我国围棋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诗中的“烂柯”是指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刘禹锡的“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表达了自己遭贬离京二十多年后,人世间的沧桑巨变所带给他的恍如隔世的感觉。

诗人借古抒怀。我们探究古诗用典也是准确理解古诗的基础。读古诗,也要学习古诗背后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2022-07-03
球球词典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8-22 01:17: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诗人通过对“闻笛赋”和“烂柯人”的典故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对故人的悼念之情,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世事变迁的感慨。这种情感交织,使得作品更富有深意,也更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闻笛赋”和“烂柯人”这两个典故常常被用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的“闻笛赋”和“烂柯人”分别取自两个典故。“闻笛赋”源自《晋书·向秀传》。向秀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一次他回到旧居,听到邻人的笛声,勾起了他对故友的思念,于是写下《思旧赋》来表达怀念之情。赋中以笛...

  •  文暄生活科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使用了什么典故?

    典故一:闻笛赋 来源:源自晋代文学家向秀的《思旧赋》。相传三国时期的马良因战乱失散好友,重逢时吹奏笛子以表达怀念之情,向秀在赋中以此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怀念之情。 含义:诗人在此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旧友和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怀旧之情与闻笛之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怀旧氛围。典故二...

  •  湖北倍领科技 "怀旧空吟问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是“烂柯人”,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观童子下棋,棋局终,斧柄已朽,百年人世变迁,恍若隔世。这两个典故不仅暗示了诗人被贬谪多年的漫长时光,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朋友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其中,“闻笛赋”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而“烂柯人”则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  武汉誉祥科技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是西晋时期向秀所作的一篇哀悼亡友的散文《思旧赋》。向秀与嵇康是好友,嵇康因不满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处决。一次,向秀路过嵇康的故居,听见邻人吹奏笛曲,顿生哀思,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篇赋,以此怀念逝去的挚友。而“烂柯人”则是晋代的一位樵夫王质。据《述异记》记载,王质进入深山...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