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的典故

名人读书的典故如下:1、匡衡凿壁偷光:匡衡是汉朝时期的著名学者,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为了在晚上能读书,他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壁,借用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2、吕蒙读书: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读书,逐渐爱上了读书,并且...
名人读书的典故
名人读书的典故如下:
1、匡衡凿壁偷光:匡衡是汉朝时期的著名学者,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为了在晚上能读书,他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壁,借用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2、吕蒙读书: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读书,逐渐爱上了读书,并且在军务繁忙之余,勤奋苦读,几年下来,他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

3、车胤囊萤夜读: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4、一个夏夜,车胤看到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发出的亮光,便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就是一盏小小的灯。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

5、孙康映雪读书: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6、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7、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学习名人读书的典故的作用
1、了解典故背景:在了解名人读书典故的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例如,了解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可以理解他对于学习的执着和努力。
2、学习名人的学习方法:名人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例如,车胤囊萤夜读和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都体现了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刻苦精神。

3、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名人的读书典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
4、注重实践应用:学习名人的读书典故,不仅需要了解他们的故事,更需要将他们的学习方法、态度等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5、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名人的读书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23-12-09
球球词典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8-21 19:57: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古代,许多名人都有勤奋读书的故事。西汉时期的匡衡,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为了能更好地读书,他利用邻居的灯光,在墙上凿一个小孔,借着光亮夜读。这种精神,使得他在学问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晋代车胤,家境同样贫寒,为了读书,他用纱布缝制了一个袋子,将萤火虫放在其中,利用萤火虫微弱的光芒来...

  •  宜美生活妙招 名人读书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读书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几个经典的例子:匡衡凿壁偷光:故事简介:古代学者匡衡家境贫寒,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并未因此减弱。为了能在夜晚读书,他凿穿了墙壁,借邻居家的烛光来照明。他的坚韧不拔和对知识的执着最终使他成为杰出的名相。启示:即使条件艰苦,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也能通过努力学习改变...

  •  冰凝QLyl 6个勤奋好学的名人典故

    讲的是车胤 ,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  成大文化17 古今中外名人发奋读书的故事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2. 古今中外刻苦读书的名人典故 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

  •  小琪聊塔罗牌 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哪些发愤读书的故事?

    1、刘备三顾茅庐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卧龙岗诸葛草庐山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2、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拜师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