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患得患失”出自《论语·阳货》,典故如下:出处:《论语·阳货》中提到:“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没有得到时,担心得不到;得到后,又担心失去。如果担心失去,就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典故:古代有一位名叫后羿的神射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典故】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译文:阳货希望孔子去拜会他,...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白话文: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患得患失的意思是:在没有得到某物时忧虑于是否能够获得,而一旦得到后又担心失去,形容对个人得失过度关注和计较。这个成语出自《论语 阳货》。含义:患得患失描述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即在面对利益和损失时,内心产生的忧虑和恐惧。它体现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满足过程中,对个人得失的过分关注。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