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须弃袍典故说的是谁

曹操的轶事典故 1、“望梅止渴”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望梅止渴”后成为著名典故,被比喻愿望...
割须弃袍典故说的是谁
“割须弃袍”这个典故说的是曹操。
“割须弃袍”这则成语典故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曹操,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兵败,马超乘胜追击,曹操于乱军中怕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落荒而逃才捡得一条性命。
这个故事非常富有戏剧性,表现了曹操在潼关之战失利后,身处乱军中的无奈和狼狈。在历史上,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枭雄,其对三国时期政治局势的影响极为重大。然而,割须弃袍这一幕也成为了他一生中的污点。

曹操的轶事典故
1、“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望梅止渴”后成为著名典故,被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横槊赋诗”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苏轼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曹操
2023-08-25
球球词典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8-21 22:47: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来自五龙河俏皮的网纹草 割须弃袍的典故说的是谁

    割须弃袍的典故说的是曹操。曹操被西凉军将军马超追杀,起因马腾带着儿子马铁,带了5000精兵准备与内应里应外合刺杀曹操,结果被曹操识破了,不仅杀了马铁还杀了马腾。之后马超带着西凉军找曹操报杀父之仇,两军对垒曹操开始不知道马超的武力有多厉害,马超直接把于禁,张郃没有多少回合全部击败,这时候...

  • “割须弃袍”这个典故说的是曹操。“割须弃袍”这则成语典故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曹操,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兵败,马超乘胜追击,曹操于乱军中怕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落荒而逃才捡得一条性命。这个故事非常富有戏剧性,表现了曹操在潼关...

  • "割须弃袍"是一种历史典故,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孟子的思想家。孟子是战国时期孔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有一次,孟子前往齐国拜见国君。在进见国君前,他听说国君喜欢虚假的外表功名,心生不悦。所以在见到国君时,孟子刻意割去了自己的胡须和披风,表达了自己对虚假功名的不...

  •  翡希信息咨询 割须弃袍的典故是说谁 割须弃袍读相关典故

    割须弃袍的典故形容的主人公是曹操。以下是关于割须弃袍典故的详细解释:成语含义:割须弃袍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战败后落魄狼狈的样子。典故出处:该典故出自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描述的是在一场混战中,西凉军大喊“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听后立刻脱下红袍。接着又有人大喊“长髯...

  •  快乐生活 割须弃袍、老骥伏枥、望梅止渴、哪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

    1、割须弃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典故,描述了他战败时的狼狈情景。面对敌军的追击,曹操不得不脱下红袍,割掉胡须,以摆脱识别,最终逃脱。2、老骥伏枥 成语“老骥伏枥”出自曹操的诗作,意在表达即便老马伏在槽边,仍有远行的志向。它比喻人虽年老,但仍有远大抱负。3、望梅止渴 源自...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