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折桂”源于《晋书·郤诜传》。郤诜在晋武帝泰始年间,被吏部尚书崔洪举荐为左丞相。后出任雍州刺史。晋武帝问郤诜自我评价,郤诜答:“我犹如月宫中的桂枝,昆仑山上的宝玉。”晋武帝大笑并赞赏。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被用来比喻考中进士。白居易先考中进士,其堂弟白敏中后来中第三名,...
“蟾宫折桂”的典故:该典故出自《庄子·人间世》。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名叫西门豹的人。他非常聪明且博学多才,在楚国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广泛的赞扬。传说中,西门豹在路上遇到了一只蟾蜍,这只蟾蜍自称原本是蟾宫中的一员,但因自负被排挤出来。它告诉西门豹,如果能在科举...
来源:蟾宫折桂这个成语源自《晋书·郤诜传》中的故事。晋武帝在东堂举行送行仪式时,询问郤诜对自己的评价,郤诜回答说自己在贤良对策中位列第一,犹如桂林中的一枝、昆山的一片美玉。后世据此将“蟾宫折桂”用作比喻科举考试成功的典故。文化寓意:唐宋以来,人们进一步将月中桂树与科举及第联系起来,使得“...
蟾宫折桂是一个充满文学典故和深刻寓意的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字面意思是攀折月宫桂花,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攀登月宫,折下桂花的情景。这一成语后来引申为获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荣誉,特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金榜题名,即中举成为进士。在古代,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而进士是最高级别的科...
“蟾宫折桂”意思是攀折月宫的桂花,比喻在科举时代考中进士。它出自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推荐郤诜任左丞相,后来郤诜在回答晋武帝的自我评价时说“我就像月宫的一枝桂,昆仑山的一块玉”这一典故。说的是郤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