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典故

重阳节典故白衣人: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又:白衣送酒身穿白衣的人前来送酒,后泛指送酒的人...
重阳节典故
重阳节典故白衣人: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又:白衣送酒身穿白衣的人前来送酒,后泛指送酒的人,也比喻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遂心所愿。
落帽典故:《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又:龙山会;《晋书.孟嘉传》载,九月九日,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重阳节民俗活动
1、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在传统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
2、辞青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清明)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如果说上巳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2023-10-30
球球词典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8-22 05:07: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桓景将瘟魔斩杀,汝河两岸的百姓从此不再受瘟疫侵扰,此节逐渐流传,成为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

  •  谷艾文艺苑 重阳节的典故简短

    重阳节的两个主要典故如下:戚夫人侍女传播重阳风俗: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戚夫人的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后,将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透露,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这些重阳风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桓景除瘟魔:东汉时期,汝河...

  •  腾云新分享 重阳佳话之孟嘉落帽 关于孟嘉落帽的故事

    孟嘉落帽的故事影响深远,甚至重阳节被称为“落帽之辰”。明陶宗仪《说郛》记载:“重阳谓之落帽之辰。”落帽之雅影响之大,实在超乎我们的想象。虽然孙盛的嘲讽文章及孟嘉的回敬文章没有流传下来,成为文人墨客的一大遗憾。但北宋绍圣三年(1096)重阳节,苏轼与友人聚会时,有...

  • 有关重阳节的故事典故有孟子探母、孟嘉落帽、李白醉酒等。1、孟子探母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母亲是他的精神支柱。传说孟子在重阳节这一天,拜访母亲的坟墓。在路上,他自己为母亲磨的刀,并在墓前献上美酒、鲜花和香烟。这个故事已经成为了重阳节对母亲的感恩的文化象征。2、...

  •  谷艾文艺苑 关于重阳节的典故

    重阳节的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起源与先秦时期的祭祖活动: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祖的习俗,这是为了感谢天、地、先祖的恩赐,也是后来重阳节登高、赏菊、祭祖、饮菊花酒等习俗的起源。名称由来:汉代时,由于《易经》中将“六”定为阴数,将“九”定为...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