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之若鹜典故

趋之若鹜典故 清·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文宗皇帝笑道:‘难道这女子倒是老狐转世!’当时就把老佛爷发到圆明园桐荫深处承值去了。老佛爷生长南边,会唱各种小调,恰遇文宗游园时...
趋之若鹜典故
  趋之若鹜的意思是比喻很多人急着赶去。趋之若鹜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趋之若鹜典故,供大家阅读!
  趋之若鹜典故   清·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文宗皇帝笑道:‘难道这女子倒是老狐转世!’当时就把老佛爷发到圆明园桐荫深处承值去了。老佛爷生长南边,会唱各种小调,恰遇文宗游园时听见了,立时召见,命在廊栏上唱了一曲。次日,就把老佛爷调充压帐宫娥。不久因深夜进茶得幸,生了同治皇上,封了懿贵妃了。这些话都是内监们私下互相传说,还加上许多无稽的议论,有的说老佛爷是来给文宗报恩;有的说是来报一箭之仇,要扰乱江山;有的说是特为讨了人身,来享世间福乐,补偿他千年的苦修。话多着呢。”清帝冷笑道:“哪儿是报恩!简直说是扰乱江山,报仇享福,就得了!”宝妃道:“老佛爷倒也罢了,最可恶的是连总管仗着老佛爷的势,胆大妄为,什么事都敢干!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哪个不趋之若鹜呢?近来更上一层了!他把妹子引进宫来,老佛爷宠得了不得,称呼她做大姑娘。现在和老佛爷并吃并坐的,只有女画师缪太太和大姑娘两个人。前天万岁爷的圣母贤亲王福晋进来,忽然赐坐,福晋因为是非常恩宠,惶悚不敢就坐。老佛爷道:‘这个恩典并不为的是你,只为大姑娘脚小站不动,你不坐,她如何好坐。’这几句话,把圣母几乎气死。照这样儿做下去,魏忠贤和奉圣夫人的旧戏,很容易的重演。这一层,倒要请万岁爷预防的!”清帝皱着眉道:“我有什么法子防呢?”宝妃道:“这全在乎平时召见臣子时,识拔几个公忠体国的大臣,遇事密商,补苴万一。
  趋之若鹜解析   趋之若鹜qū zhī ruò wù
  [释义] 趋:奔赴;旧附快走。鹜:鸭子。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急着赶去。
  [语出]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十一:“毕尚书弘奖风流;一时学士文人趋之若鹜。”
  [正音] 之;不能读作“zī”。
  [辨形] 鹜;不能写作“物”。
  [近义] 如蝇逐臭 如蚁附膻
  [反义] 敬而远之 无人问津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补充式。
  [辨析] ~和“如蝇逐臭”有别:~所“趋”的不一定是不好的事物;而且总是多数人;“如蝇逐臭”所“逐”的全是不好的事物;可以是多数人;也可以是一个人。
  趋之若鹜造句   1.尽管前途不明,133万考生仍趋之若鹜,愿入彀中。
  2.中外古今,大凡与绝色的美貌佳人搅和在一起的人,往往弄得身败名裂,但尽管如此,男人仍对美人趋之若鹜,就如饮鸩止渴—般,貂蝉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说明。
  3.暖脚器是电暖器业的“新人”,虽然价格不高,但这样的新品却让格力、先锋等这样的品牌趋之若鹜。
  4.菊家全部是原创,每一件都有名字,手工缝制,针脚疏密不一,还有线头,但喜欢的人却趋之若鹜。
  5.陆羽的威名再一次远扬,不过求名求利的人却是越来越多,简直可以说的身上是趋之若鹜了。
  6.她是绯闻的焦点,是男人趋之若鹜的对象;他是娱乐阔少,是意大利黑手党的继承人。
  7.这两本书物可谓价值非凡,一名天王强者修炼的功法,其价值不言而喻,而且这本还是少见的毒功;而天王级强者的修炼心得更是让许多武者趋之若鹜。
  8.无数家长趋之若鹜,都忙不迭挤破脑袋要把自己孩子送进神储。
  9.她是一棵碗莲,传说中至妖的幽姬红芙,一花一愿,有求必应,天下人趋之若鹜。
  10.由飘云一手包办所有作词填词,在进行专辑制作想必能让所有飘云的仰慕者趋之若鹜。
  11.从皮肤也能看官运的事,迅速在萍乡传开,一时间上门请王林看手相者趋之若鹜。
  12.只听一声震天骇地的龙吟,八音迭奏,叱咤暗鸣,尸龙的整条身体完全掠上天际,灰色的身子在苍天下是那么趋之若鹜。
  13.这虽然是一个趣味软件,测试也只是一个玩笑,但网友们趋之若鹜,截至昨天下午6点,已有近30000人使用了这个“周一综合征”测试。
  14.之后数百年间,陆陆续续又有各种神奇的古武术修炼秘典被人发现,无数古武术院校门派纷纷兴起,现代人趋之若鹜,修炼者更是如过江之鲫。
  15.而天刀皇朝虽然刚刚起步,并不富裕,但是胜在没有战乱,逐渐形成万民趋之若鹜的琅嬛福地。
  16.好东西是无须邀人,自会被邀被簇拥,就象贵族,那种神像般的高贵情致,天生就会让所有人趋之若鹜。
  17.提及的松菌就是松茸,它的鲜美早已被人熟知,现代本已稀有昂贵的松茸,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更是趋之若鹜。
  18.牡丹的多样特质之美让古代文人骚客流连忘返,留下了无数的佳章妙辞,无数的画家也趋之若鹜,沉醉不已。
  19.没想到妖族趋之若鹜的宝玉在少女眼中似乎分文不值,还这么简单就送给了她。
2022-07-27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13 00:49: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趋之若鹜的典故

    趋之若鹜的典故源于《明史·萧如薰传》。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出处:该典故直接出自《明史·萧如薰传》中的描述:“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背景:明朝万历、崇祯年间,宁夏、青海等边塞地方局势动荡,常有贼寇纠集少数民族入犯。在此背景下,镇守边关的总兵萧如薰表现出色,多次击...

  •  翡希信息咨询 趋之若鹜的典故

    趋之若鹜的典故源自《明史·萧如薰传》。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典故来源:出处:《明史·萧如薰传》中记载:“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故事背景:人物:萧如薰,明朝万历、崇祯年间的镇守边关总兵。事件:萧如薰聪明机智,多次在妻子杨氏的参谋和鼓舞下击败来犯的敌人,因此受到朝廷...

  •  翡希信息咨询 趋之若鹜的典故

    趋之若鹜的典故出自《明史·萧如薰传》。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出处:该典故直接来源于《明史·萧如薰传》中的描述:“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背景:明朝万历、崇祯年间,宁夏、青海等边塞地区局势动荡,贼寇勾结少数民族频繁入侵,造成社会不安。此时,镇守边关的总兵萧如薰,凭借其...

  • 趋之若鹜的典故出自《明史·萧如薰传》。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出处:该成语直接来源于《明史·萧如薰传》中的描述:“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背景:明朝万历、崇祯年间,宁夏、青海等边塞地区局势动荡,常有贼寇勾结少数民族入侵,造成社会不安。此时,有一位名叫萧如薰的总兵镇守...

  •  翡希信息咨询 趋之若鹜的典故

    趋之若鹜的典故源自《明史·萧如薰传》。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典故来源:该典故出自《明史》中的《萧如薰传》部分,原文为:“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背景故事:明朝万历、崇祯年间,宁夏、青海等边塞地区动荡不安,常有贼寇勾结少数民族入犯,杀人抢马,甚至攻城略地。萧如薰...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