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前倒戈这一典故最早出自哪

第一个成语便是临阵倒戈。商朝末年,百姓生活在商纣王帝辛的暴政下,生活过得很困苦。为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西伯侯姬昌一直在暗中发展周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为推翻商朝的暴政做准备。西伯侯姬昌于公元前1043年因病去世,其子姬发继位。姬发继位后,继承其父亲姬昌的遗志,任命姜尚为丞相,积极为...
阵前倒戈这一典故最早出自哪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出自牧野之战的成语
第一个成语便是临阵倒戈。商朝末年,百姓生活在商纣王帝辛的暴政下,生活过得很困苦。为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西伯侯姬昌一直在暗中发展周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为推翻商朝的暴政做准备。西伯侯姬昌于公元前1043年因病去世,其子姬发继位。姬发继位后,继承其父亲姬昌的遗志,任命姜尚为丞相,积极为推翻商王朝做准备。
等到了公元前1046年,姬发联合其它国家组成了联军,在牧野与商纣王进行决战。商纣王帝辛听闻后,感到十分的震惊。但当时商王朝已经由兴盛走向了衰败,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士兵可以迎战。商纣王于是决定将奴隶充当士兵,用来补充士兵数量的不足。就这样,商纣王凑足了近七十万的兵马,准备同联军进行决战。商纣王的七十万兵马面对的是那些训练有素的士兵,一到战场上,那些由奴隶充当士兵的队伍纷纷弃械投降,投奔到了姬发的阵营中。
而另一个成语便是助纣为虐,出自《史记》一书中。从这个成语的字面意义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纣”指的就是商纣王帝辛,商朝的统治者帝辛一直是残暴的代名词。而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就是比喻帮助那些坏人做坏事。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2024-08-17
球球词典 阅读 4 次 更新于 2025-07-12 23:14: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阵前倒戈这一典故最早出自哪

    阵前倒戈这一典故最早出自牧野之战。以下是关于牧野之战及阵前倒戈的详细说明:战役背景: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之间的一场关键决战,发生在今淇县南、卫河以北的新乡市附近地区。此战役是武王伐纣的决定性战役,也是商朝命运的关键转折点。阵前倒戈:在牧野之战中,商朝军队在战斗中出现了阵前...

  •  翡希信息咨询 阵前倒戈这一典故最早出自

    阵前倒戈这一典故最早出自牧野之战。牧野之战背景: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商朝和周朝交替时期的一次关键战役,标志着周朝武王灭亡商朝的重要事件。牧野之战具体情况: 战争起因:殷商末年,商纣王的奴隶主统治集团日益腐败,内外矛盾交织,导致统治集团分崩离析。而周族则在商国西面崛起,暗中积蓄力量,积极...

  •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出自牧野之战的成语 第一个成...

  •  翡希信息咨询 阵前倒戈这一典故最早出自

    阵前倒戈这一典故最早出自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发生在商朝末年,是周朝武王灭亡商朝的一次决战。在这次战役中,商纣王由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内外矛盾的交织,导致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而周武王则趁机联合诸侯,发动进攻。在决战时刻,商朝的军队中出现了大量的奴隶和被迫参军...

  •  翡希信息咨询 阵前倒戈这一典故最早出自

    阵前倒戈这一典故最早出自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发生在商朝末年,是周朝武王灭亡商朝的一次关键决战。在这次战役中,商纣王由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内部矛盾,导致军队士气低落,甚至出现了奴隶和守卫国都的军队在阵前倒戈的情况,转而攻击商纣王的军队,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