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中干成语故事_成语“外强中干”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故事】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原文...
外强中干成语故事_成语“外强中干”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 外强中干 wàiqiángzhōnggān 【释义】 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主人公】 【近义词】 外刚内柔、外方内圆 【反义词】 外柔内刚、外圆内方
【成语故事】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原文是‘外强中干’),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
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得。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庆郑所说的“外强中干”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间,内部;“干”是干枯、空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实际上内部力量空虚。
和这近似的成语有“色厉内荏”。“色”是脸上的神色;“厉”是凶猛;“荏”是软弱。这句成语是说外表强硬而内心胆怯。

2022-11-0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7-12 22:36: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成语“外强中干”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外强中干”的出处是《左传·僖公十五年》。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其中的历史典故如下:晋惠公违背诺言:春秋时期,晋献公死后,晋公子夷吾结束逃亡生活,回到晋国继承王位当上了国君,即晋惠公。...

  •  翡希信息咨询 外强中干是什么意思?外强中干成语造句和典故

    典故: 战国时期赵括的故事:赵括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兵书,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战经验。他被任命为赵国主将后,过于依赖书本知识,忽视了实际情况的变化,结果在实战中导致赵军遭受重大损失。赵括就是外强中干的一个典型例子,外表看起来强大,但实际上能力不足。

  • 外强中干的意思是外表看起来强大,实际上内部空虚、虚弱。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原文是“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用来形容外表强壮而内里空虚的状态。成语造句:1. 他宁可让别人说自己胆小,也不去充当外强中干的好汉。2. 超级大国貌似强大,其实不过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典故...

  • 这两个故事共同揭示了一个成语“外强中干”的含义。它用来形容表面看起来强大,实际上却脆弱无力。无论是晋惠公使用“外强中干”的郑国马作战,还是晋惠公对秦穆公的承诺未能履行,都说明了这一成语的应用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警惕那些看似强大却缺乏实质支撑的事物或行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谷艾文艺苑 成语“外强中干”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成语“外强中干”的故事主要源于春秋时期晋惠公的故事,理解该成语为形容外表看似强壮,实则内里空虚。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死后,晋公子夷吾结束逃亡,回到晋国继承王位,成为晋惠公。- 在逃亡期间,夷吾曾答应秦穆公,若回国当上国君,便将五座城镇割让给秦国。但即位后,夷吾并未履行此诺言。- ...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