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战国时期赵括的故事:赵括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兵书,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战经验。他被任命为赵国主将后,过于依赖书本知识,忽视了实际情况的变化,结果在实战中导致赵军遭受重大损失。赵括就是外强中干的一个典型例子,外表看起来强大,但实际上能力不足。
外强中干的意思是外表看起来强大,实际上内部空虚、虚弱。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原文是“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用来形容外表强壮而内里空虚的状态。成语造句:1. 他宁可让别人说自己胆小,也不去充当外强中干的好汉。2. 超级大国貌似强大,其实不过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典故...
这两个故事共同揭示了一个成语“外强中干”的含义。它用来形容表面看起来强大,实际上却脆弱无力。无论是晋惠公使用“外强中干”的郑国马作战,还是晋惠公对秦穆公的承诺未能履行,都说明了这一成语的应用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警惕那些看似强大却缺乏实质支撑的事物或行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和这近似的成语有“色厉内荏”。“色”是脸上的神色;“厉”是凶猛;“荏”是软弱。这句成语是说外表强硬而内心胆怯。
成语“外强中干”的故事主要源于春秋时期晋惠公的故事,理解该成语为形容外表看似强壮,实则内里空虚。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死后,晋公子夷吾结束逃亡,回到晋国继承王位,成为晋惠公。- 在逃亡期间,夷吾曾答应秦穆公,若回国当上国君,便将五座城镇割让给秦国。但即位后,夷吾并未履行此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