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简写

1. 破釜沉舟 项羽渡过河流时,下令销毁船只,打破饭锅,烧掉房屋,只带三天的粮食,以此向士兵表明决一死战,毫无退路。2.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回到国家后,为了报仇,苦身焦思,甚至在坐的地方放上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要舔尝苦胆,以此来提醒自己,饮食之时也不例外。3. 纸上谈兵 赵括自小...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简写
1. 破釜沉舟
项羽渡过河流时,下令销毁船只,打破饭锅,烧掉房屋,只带三天的粮食,以此向士兵表明决一死战,毫无退路。
2.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回到国家后,为了报仇,苦身焦思,甚至在坐的地方放上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要舔尝苦胆,以此来提醒自己,饮食之时也不例外。
3. 纸上谈兵
赵括自小学习兵法,谈论军事,自信无人能敌。他曾与父亲赵奢讨论军事,赵奢无法反驳,但并不认为他懂得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原因,赵奢回答,军事是关乎生死之事,而赵括却轻易谈论。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如果必须让他带兵,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他。
4. 负荆请罪
廉颇听闻后,赤膊负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向宾客们谢罪,说:“我这个粗鄙之人,不知将军宽容至此。”
5. 毛遂自荐
秦国围困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约定带领门下有勇有谋的二十名文武之士。平原君说:“如果文辞能说服楚国,那最好;如果不能,就在华丽的屋子里歃血为盟,一定能成功。不需要外面寻找,门下的食客就足够了。”选出了十九人,还缺一人。这时,门下的毛遂上前,自我推荐说:“我毛遂听说您要和楚国歃血为盟,约定二十人前往,不用从外面找人。现在还缺一个人,希望您带上我一起去。”
6. 一言九鼎
毛遂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变得比九鼎还要重要。毛遂用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雄师。
7. 约法三章
父老们久受秦朝严苛法律的苦,批评朝政者被灭族,偶语者被处死。我与诸侯约定,先入关者王之,我应当统治关中。并与父老们约定,只实行三条法律;杀人者处死,伤人及盗贼依法治罪。其余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官吏百姓都各安其业。
8. 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喜欢《易经》,编撰了《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经》时,竹简的皮绳子断了三次。
9. 一字千金
吕不韦让自己的门客著书立说,汇集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认为此书包含了天地万物及古今之事,称为《吕氏春秋》。将书公布在咸阳市门前,挂上千金,邀请诸侯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减一个字,就赏给他一千金。
10. 鸿鹄之志
陈涉曾叹息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024-08-18
球球词典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8-21 07:25: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如下:负荆请罪:战国时期,廉颇因嫉妒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高,数次侮辱他。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避让,深感惭愧,于是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鸿鹄之志:秦朝末年,陈涉家境贫寒,却胸怀远大志向。他在劳作时向同伴表达了自己富贵后不会忘记他们的愿望,但同伴嘲笑他。...

  • 1. 破釜沉舟 项羽渡过河流时,下令销毁船只,打破饭锅,烧掉房屋,只带三天的粮食,以此向士兵表明决一死战,毫无退路。2.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回到国家后,为了报仇,苦身焦思,甚至在坐的地方放上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要舔尝苦胆,以此来提醒自己,饮食之时也不例外。3. 纸上谈兵 赵括自小...

  •  腾云新分享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

    该成语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2、破釜沉舟【出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事】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

  •  誉祥祥知识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有哪些

    10、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从年轻的时候就学习兵法,对于如何用兵打仗有自己的一番...

  •  宜美生活妙招 史记十大经典故事

    《史记》中的十大经典故事包括:项羽本纪: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从崛起至灭亡的传奇历程,展现了其英勇悲壮的一生,令人感叹不已。李将军列传:通过描述李广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忠诚、勇敢的品质,是后世忠诚与勇敢的典范。淮阴侯列传:记载了韩信从贫贱到成为军事领袖的经历,以及他被诬陷的悲剧,反映了个人...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