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出自于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的散文《扁鹊见蔡桓公》,里面的君主说的是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这一故事讲的是扁鹊觐见蔡桓公,发现他有病但不严重于是告诉他,但蔡桓公却觉得是扁鹊喜欢给没病的人看病以彰显自己的本领。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觐见蔡桓公发现他的病比之前严重了再次相劝却被蔡桓公...
“讳疾忌医”这个典故中的君王是谁?
讳疾忌医出自于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的散文《扁鹊见蔡桓公》,里面的君主说的是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这一故事讲的是扁鹊觐见蔡桓公,发现他有病但不严重于是告诉他,但蔡桓公却觉得是扁鹊喜欢给没病的人看病以彰显自己的本领。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觐见蔡桓公发现他的病比之前严重了再次相劝却被蔡桓公无视。到了最后扁鹊发现蔡桓公已经无药可救,于是跑去了秦国,最终蔡桓公病死。从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蔡桓公横自大、不知变通。但文章里的蔡桓公到底是谁,有两个说法。
有一种说法蔡桓公指的是齐桓侯,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第三代国君,本名田午,单字谥号为“桓公”,完整谥号是“田齐桓公”。史书上记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兄长田剡而成为了国君。但他做国君还是很有一套的,在位期间曾经创建稷下学宫,大招天下有才之士,让他们聚在一起教授人们知识探讨文化,并且让他们出书扬名,促进了当时的学术发展,使得当时的思想更加百花齐放。在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就有称呼他为”齐桓侯“。
另一种说法蔡桓公指的是蔡桓侯,他是春秋时期蔡国的君主,姓姬名封人。蔡桓侯为蔡宣侯的儿子,继承了蔡宣侯的君主之位。蔡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姓姬,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度的封地属国。因为受封于蔡,建都于蔡,因此被称为蔡国。可以说蔡国在春秋时期跟周王室的关系应该是很亲密的,因为是同姓宗族。但蔡国却一直默默无闻,蔡桓侯的生平事迹在史书中几乎无所见,只知在公元前447年蔡国被楚国所灭。
2020-06-20
讳疾忌医故事中的君王说的是蔡恒公,其中的医生是扁鹊。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次名医扁鹊去,见了蔡恒公,一见蔡恒公扁鹊凭借他多年的医生经验,就对着蔡恒公说:“你有病。”此话一出,蔡恒公听了肯定就不高兴了。扁鹊又加了一句:“你的病现在还在皮肤里,如果不赶紧医治的话,你的病情将会加重。”蔡恒公心里很不开心,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笑着回答说:“我没有病。”
扁鹊摇摇头走了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了蔡恒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面了,如果还不治的话,病情还会加重。蔡恒公有点不高兴,想着这个医生莫不是有毛病吧,我现在吃好喝好的好的很,便对扁鹊,不予理会。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蔡恒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道里面去了,如果再不医治的话,就会更加严重。蔡恒工作自理都不想理他了,扁鹊就自己走了。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了蔡桓公,对他望了一眼,摇了摇头,自己就走了。蔡恒公突然觉得很奇怪,这兄弟今天不太对呀,咋就不说话了呢?于是蔡恒公就派遣使者去问扁鹊怎么了?
扁鹊对着使者说:“倘若病在皮肤里面,在肌肉里面,在肠胃里面,我可以使用针灸或者是给他服药的方式,都可以医治他,但是病,如果到了骨髓里面,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呢,所以现在蔡恒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我也无法医治他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突然觉得浑身疼痛,连忙派人去请扁鹊来给自己医治,但是这个时候扁鹊已经逃到了秦国了,蔡恒公没过多久就死掉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典故,但是在我们身边从不缺乏这样子讳疾忌医的人,遇到这种突然莫名其妙说你有病的人,你可以认真思索一下,到底是真的自己有病还是他有病。
2020-09-19
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蔡恒候,扁鹊接二连三的告诉他,他的身体有疾病的征兆,然而他都不愿相信,觉得自己没有生病,不愿意医治,因此错过了最佳时期,最终病亡2020-06-21
这个成语故事里的君主,其实是蔡桓公,他是一个出自《韩非子.喻老》一文中,逃避现实的,不敢面对自己的君主。2020-06-21
说的是蔡桓公,扁鹊看到他后说他得病了,他不相信,后来病症严重了扁鹊也无力回天了。20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