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和歇后语话题讨论。解读成语和歇后语知识,想了解学习成语和歇后语,请参与成语和歇后语话题讨论。
成语和歇后语话题已于 2025-07-29 13:43:50 更新
歇后语:竹篮打水---一场空竹筛子盛稀饭——漏洞百出 竹筛子兜水——漏洞百出 竹篮装油——一点不剩 竹林里逮兔子——噼里啪啦 竹丝编的背篓——眼儿又细又多 竹篮打水上山峰——一场欢喜一场空 竹林的竹篓里数大鱼——一清二楚 竹子的子孙——越发越多 竹林子遭火烧——都是光棍 成语:竹篮打水,青梅...
1.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2. 一手拿针一手拿线——穿针引线 3. 水上的浮萍——萍水相逢 4. 木匠戴木枷——自作自受 5. 月亮里的桂树——高不可攀 6.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7. 擀面仗吹火——一窍不通 8. 猪血煮豆腐——黑白分明 9. 螳臂挡车——自不量力 10. 军事论文——当兵...
俗语、成语、歇后语、谚语的区别如下:1、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2、成语是中国汉字...
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区别如下:1、成语是汉语中一种固定的词组或短句,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简洁、精炼、含义深远的特点。成语通常来自于古代文化、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例如:“胸有成竹”、“画蛇添足”、“半途而废”等。2、谚语是一种口传心授、...
形容搭配不当的成语:1.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2.驴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驴头不对马嘴 3.龃龉不合。上下牙齿不相配合。喻意思不合,有分歧。4.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5.水火不容。水和火是两种相反的东西,根本不相容。
扯铃扯到半空中——空想(响)扯乱了的丝线——找不到头 扯旗杆放炮——生怕别人不知道 扯起风帆又荡桨——有福不会享 扯起眉毛哄眼睛——自欺欺人,自骗自,自己哄自己 扯着胡子打秋千——谦虚(牵须)扯足顺风篷——得势 臣民进皇宫——层层深入 沉香木当柴烧——用材不当 陈醋当酒喝—...
成语:舌战群儒、青山不老、招兵买马、光阴荏苒、身在曹营心在汉、赔了夫人又折兵、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初出茅庐、胸怀大志、成语解释:1、舌战群儒 读音:shé zhàn qún rú 解释: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
歇后语能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作品中人物的基本特点,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例如,关于《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歇后语有两类比较突出:第一类是关于吃的,有20多条。如: 猪八戒吃鸡蛋——正对数(素) 猪八戒吃面条——粗中有细 猪八戒吃西瓜——独吞 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 猪八戒吃钥匙——开心 其中只有吃西瓜和吃...
一、形成原因不同 1、谚语: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2、俗语: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3、成语: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4、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如: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5、集思广益(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