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典故的成语话题讨论。解读有关典故的成语知识,想了解学习有关典故的成语,请参与有关典故的成语话题讨论。
有关典故的成语话题已于 2025-09-12 03:32:40 更新
以下是一些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1. 指鹿为马 典故:秦二世时期,丞相赵高为了试探和摸清朝中大臣对他的态度,故意将鹿指为马,借此来排除异己。 含义: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2. 唇亡齿寒 典故: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攻打虢国,但必须经过虞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借道给晋国,因为虞国...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对牛弹琴"这句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3.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
1、鸡口牛后(苏秦)战国时期,苏秦在马岭关向鬼谷子学艺期满后,居沙河十里亭。苏秦胸怀大志,愤然离家,以“合纵学说”游说各路诸侯,宣传“合纵抗秦”的主张:六国联合抗秦,自己的国家独立了,自己就作了鸡口;如果附庸于秦国,就是作了牛后,就要受秦国摆布,慢慢被秦国吞并。苏秦的精辟论述博得六国...
十个著名的成语典故如下: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复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钟子期逝,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思考何...
1、负荆请罪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举例造句】: 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
有关历史典故的成语 01、愚公移山 02、后羿射日 03、女娲补天 01、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写的书。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26、口蜜腹剑(李林甫)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
来自典故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愚公移山:来源于古代传说,讲述愚公不畏艰难,坚持移山的故事,比喻做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讲述一个人在船上刻记号找落入水中的剑,比喻方法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草船借箭: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诸葛亮利用草人借来...
这个故事演变成了成语“负荆请罪”,用来表示勇于承认错误,真心接受惩罚,以获得他人的原谅和尊重。(三)黄粱美梦 这个故事虽然与战国时期无关,但发生在邯郸。说的是一个名叫卢生的书生进京赶考,途中在邯郸的一家店里过夜。卢生梦见自己娶了美丽富有的女子为妻,中进士,成为宰相,经历曲折,最终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