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典故诗句话题讨论。解读三国的典故诗句知识,想了解学习三国的典故诗句,请参与三国的典故诗句话题讨论。
三国的典故诗句话题已于 2025-04-21 12:43:46 更新
明朝的浦源在《送人之荆门》中写道:“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诗中描述了三国时代已逝,旧日战场遗迹依然存在,荒城中仍有几家居民居住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宋朝的罗烨在《小说引子》中提到:“两京中乱生王莽,三国争雄魏蜀吴。”这句话简要地概括了东汉末年王莽篡位的乱世...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句话中的典故主要是指三国时期的孙权。孙权作为吴国的开国君主,有着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孙权曾在京口建立政权,并在赤壁之战中成功抵御曹操的大军,成为一代英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变迁,如今英雄难觅,让词人感慨万分。解释三:...
1、[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选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释义: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2、[明] 浦源《送人之荆门》原文选段:三国已亡遗旧垒,几...
三国时期的文人墨客常常以诗句抒发自己的情感。曹操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间的珍惜。曹植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则以煮豆为喻,表达了对兄弟间的矛盾和无奈。曹丕的诗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则寄托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这些故事、成语、俗语和诗...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三顾茅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蜀相 杜甫 丞相...
第1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成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概括了三国演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故事特点。而这首词的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代大...
3)三英战吕布;4)辕门射戟;5)青梅煮酒论英雄;6)斩颜良、诛文丑恶;7)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8)三顾草庐;9)火烧博望坡;10)火烧新野。11)孔融让梨 12)望梅止渴——曹操 13)三顾茅庐 14)草船借剑——诸葛亮 15)空城计 16)赤壁之战 17)鸡肋故事 18)桃园三结义 ...
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
运用了孙仲谋的典故。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