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点的典故话题讨论。解读曾点的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曾点的典故,请参与曾点的典故话题讨论。
曾点的典故话题已于 2025-09-11 03:17:00 更新
曾点言志是个典故。曾点的志向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认为曾点懂礼乐,高雅洒脱,很赞同他的说法。出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
瑟希铿尔尚留声,春暮时刚春服成;冠五六童人六七,舞雩归咏畅幽情。典故解读:曾点,又名晳,《史记》则写作曾葳,是孔子着名第子曾参的父亲,他们父子先后跟随孔子学习,曾点属比较早期的学生。有一次,孔子在与其他三位同学讨论问题,问他们将来有何抱负?三人先后发表高见,都说如何如何。孔子转...
典故出自《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述了孔子问几个学生的志向。曾点的志向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认为曾点懂礼乐,高雅洒脱,很赞同他的说法。
借用曾晰述志和濠梁观鱼两个典故: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点说:"暮春三月,穿着春装,我和五六个成人,还有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
春服舞雩的典故出自《论语·先进》。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介绍:背景: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他的四位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一起讨论各自的理想。孔子询问,如果有人了解他们的才能并任用他们,他们将如何作为。曾点的理想:在对话中,曾点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场景,即暮春...
沂浴之志出于《论语·先进》中,是孔子称赞其弟子曾点的典故,又称曾点之志。大致情况是,有一次,孔子与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四人聊天,子路的志向是治国平天下;冉有的志向也是治理一方,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只能把经济方面搞好,礼乐教化则要另请高明;公西华的志向是做外交官;轮到...
典故:曾参侍奉父母,尽心尽力。有一次,曾参的父亲曾点叫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训他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
鲁国大夫季 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曾 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
曾子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行著称,是有名的孝子,而其父曾点则被后人称颂为教子有方的典型。曾子,姓曾,名参(前505年-前435年),字子舆,汉族,春秋末年生于鲁国武城,他在16 岁时拜入孔子门下,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同时,也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
曾参的父亲曾点(曾皙)也是孔子的学生,咱们上学的时候学过他的故事。曾点就是那个用“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获得孔子点赞的逍遥派。曾点在孔子面前是个生性淡泊的好学生,在家却是一位严父,而且严厉得近乎暴躁:有一回小曾参铲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