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话题讨论。解读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知识,想了解学习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请参与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话题讨论。
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话题已于 2025-08-23 09:39:15 更新
历史上第一位被形容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毛遂。以下是对这一说法的详细解释:一、毛遂的生平与事迹 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著名谋士,以勇敢和口才著称。他最为人所知的事迹是“毛遂自荐”和“脱颖而出”。在赵国面临强秦威胁时,毛遂主动请缨,跟随平原君前往楚国求援。在谈判过程中,毛遂凭借...
历史典故: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求援。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请缨同行。在平原君与楚王的谈判陷入僵局时,毛遂凭借出色的口才,成功说服楚王出兵援助赵国。口才象征:“三寸不烂之舌”在这里形容毛遂的口才极其出众,能够以精妙的语言和强大的说服力影响他人,甚至强于百万雄师。...
诸葛亮:虽然诸葛亮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辩才,以“舌战群儒”等事迹闻名,但根据历史记载,他并不是第一位被形容为拥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这一称号最早是用来形容毛遂的。其他人物:在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以口才著称的人物,如苏秦、张仪等,但他们在这一特定成语的形成上并未起到关键作用。三、成...
古代谁有三寸不烂之舌:毛遂 拓展知识:三寸不烂之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近义词:能言善辩、舌粲莲花、喙长三尺、辩才无碍、能言快语、...
1、历史上第一位被形容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毛遂,“三寸不烂之舌”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里的“毛先生”指的就是毛遂。2、毛遂简介及人生经历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公元前258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于楚,...
历史上第一位被形容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毛遂,这个说法出自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文献《史记·平原君虞列传》。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描述了毛遂在赵国与楚国进行的一次重要会谈中的表现。毛遂,赵国人,以智慧和口才出众而著称。当时,赵国正与楚国进行外交谈判,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得谈判进展艰难。在...
“毛遂自荐”讲述的是秦国攻打赵国时,赵国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平原君在挑选门客一同前往时,毛遂自告奋勇加入。毛遂“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与此有关。毛遂自荐后,凭借他的口才成功说服楚王出兵援助赵国。毛遂在平原君与楚王交谈未果的情况下,主动要求上殿了解情况。楚王见其貌不扬,喝令其下去。毛遂...
烛之武被公认为一位智勇双全的爱国英雄。他在国家危难之际,身为郑国养马的圉政,虽怀才不遇,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秦伯,展现了其高尚的义举和无畏的勇气。他的说辞中,他并未直接强调郑国的利益,而是巧妙地站在秦国的角度,指出亡郑对晋国有利,而保留...
我们和地球历史上第一位被形容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谁诸葛亮毛遂题目来源:毛遂。
1. “三寸之舌”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2. 在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并结成联合抗秦的盟约。3. 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4. 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