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约典故话题讨论。解读君子之约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君子之约典故,请参与君子之约典故话题讨论。
君子之约典故话题已于 2025-04-24 10:22:20 更新
【典故出处】:唐· 韩愈 《 原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成语 意思】: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通用拼音】:ze jǐ zhong yǐ zhōu,dai ren qīng yǐ...
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21、表里山河 出自《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楚决战之前,晋文公的谋臣,他也是晋文公的舅舅子犯劝文公参加决战,他认为即使仗打败了,凭太行山和黄河之险,也可固守无虞。原话为:“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指晋国外黄河而内...
典故:小时候的左思一点也不聪明,口齿迟钝,学习成绩也平平常常。父亲认为这个儿子很没出息,有一次当着客人的面,恨铁不成钢地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候呢。”左思听了,心里十分难受,他开始刻苦学习,决心写出一手好文章来,改变众人对他的看法。有一天,左思拜读...
人当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迫于饥寒,遂之为非,如梁上君子是矣!”盗贼听后大惊,伏地请罪。陈寔说:“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克己反善。”遂赠绢两匹,让盗贼离去。自此许地盗贼敛迹。“梁上君子”的典故即出于此。 党禁解除,朝廷多次征召,陈寔辞而不就。中平四年(187年)病逝于家。大...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有何典故 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
丈部上前又道:“兄长宗右卫门不忘盐之旧恩,拒绝侍奉经久,可称得上是义士。你今天背弃旧主盐治,投靠经久,不是真正的义士,兄长重菊花之约,舍命千里赴约,信义极重。而你献媚于经久,非难骨肉之兄,使兄长死于非命,信义何在?纵有经久拦阻,也应念骨肉之情,效叔座商鞅之谊,以尽信义。你只图私利,全无武士之德,...
29、佳人:美好的人,指君子贤人、好友。这里指陈亮。30、重约:重视约定。五年前,陈亮约访辛弃疾,因被诬下狱未能践约,此次方践旧约。31、轻别:轻易地分别。32、冰合:冰封住了江面。33、车轮生四角:谓道路泥泞,车轮像长了角一样,不能转动,无法前进。34、销骨:极度伤心。35、愁绝:极端哀愁。36、“铸就”句...
清•醉月山人《狐狸缘全传》第三回:“今夕奴家特来相会,以求公子日后照拂我母女,别无他意,望祈正眼相看,勿为桑中之约,目作淫奔之女。”清•西冷散人《熙朝快史》第三回:“最可恶者,青年少妇,不知男女之嫌,当一榻横陈而私语往来,藉以结桑中之约,则烟固为奸邪之媒也。”清•虫天子《中国香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
诸葛亮 典故: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隆中对,五丈原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