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之约的典故话题讨论。解读竹林之约的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竹林之约的典故,请参与竹林之约的典故话题讨论。
竹林之约的典故话题已于 2025-04-24 10:34:54 更新
晋朝时,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个人年龄相同,彼此非常投合。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他们七个人常常聚会在竹林下面,尽情地饮酒狂欢,通宵达旦地清谈。人们称他们为"竹林七贤"。2、管鲍之交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极好的朋友,鲍叔牙是齐国的贵族,而管仲家...
典源《晋书·嵇康传》中,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等六人及阮籍之子阮咸、琅邪王戎,共聚竹林,世称“竹林七贤”。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任诞》中描述,这七人常在竹林之下肆意畅饮,故世称“竹林七贤”。这些文人相交友善,常于竹林畅饮宴乐,以此象征不羁放任的饮宴游乐,或比喻不同流俗的友情。...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对於王戎的出仕,其实也是不用过於讶异的,因为从王戎的生长背景来看,生於官宦之家的王戎,从小可以说是耳濡目染,应该也可以说是接受不少父亲的思想,同时也可以说是他看多了所谓的官场冷暖,因此王戎有他一套特殊的保身方法在这个浮浮沈沈的官海之中,也因为这样,王戎的避祸思想,也就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有著很大的影响...
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 在魏晋之际,国家动乱不断,这时候有七个名士嵇康、阮籍、阮成、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他们属于不同阶层,但是志趣相投,基本上都崇拜老庄之学,喜欢那种豪放、洒脱的感觉。这七个人经常在嵇康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别墅中玩赏自然,纵酒清淡,被称为“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每次...
竹林之交,魏晋竹林七贤游集于竹林之下,象征着亲密无间的友谊;再世之交,指两代以上的交情;忘年之交,两人因学识志趣相投,不论年纪长幼,结为好朋友;杵臼之交,不以贵贱而有分别的友谊;苔岑之契,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莫逆之交,知心的好朋友,如同管鲍之交、刎颈之交。道义之交,指以学问或...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
【竹林七贤】中国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
竹林七贤的典故 魏晋之际,崇尚清谈,人们把清谈家称为名士。当时,最著名的人物有嵇康、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刘伶等七人。这七人结成好友,常在山阴的竹林子里喝酒吟诗、高谈阔论,因此时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在“竹林七贤”中,名气最大的是嵇康和阮籍。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