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典故话题讨论。解读前的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前的典故,请参与前的典故话题讨论。
前的典故话题已于 2025-04-24 09:13:47 更新
18) 未来的成功与失败也就在现在的你的一念之间,后退前功尽弃,前进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19) 她们没有失言,她们做到了,可为什么到了我这儿,就前功尽弃了呢?20) 科学技术是硬道理,松懈不得,否则还会前功尽弃。21) 再叫行长发话就会把事情弄僵搞砸前功尽弃,即便压罗明一头,日后也不会有...
前车之鉴典故 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从小就有“神童”之誉,18岁起就名满天下,受到了汉文帝的重用,担任梁王太傅一职,在任期内,贾谊专心著书立说,将毕生才华倾注于文章中,流传千古的政论文《治安策》便是他这一时期的杰作。在这篇文章中,贾谊分析了秦王朝奸臣当道、实施暴政、由盛...
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典 故 西汉,贾谊洛阳人,他年青的时候,其所写的文赋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听闻贾谊具有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方二十岁。一次,贾谊上书给汉文帝谈到治国方略时说:“夏殷周之所以能有...
阵前倒戈的成语故事出自:牧野之战。殷商末年(公元前11世纪),以纣王为首的奴隶主统治集团日益腐败,逐渐在内外矛盾交织中走向崩溃。而崛起于商国西面的周族方国,在周太王、王季时,已将势力伸入江、汉流域。周文王转移商纣视线,暗中积蓄力量,积极争取与国,各个击破商西部属国,奠定了灭商基础。周...
崔九堂前典故如下:是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你演出,在崔九堂多次欣赏你的艺术,实际上是杜甫在回忆当年与李龟年曾经相遇的时候,以此来寄寓杜甫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鉴赏:杜甫于大历五年(770)飘泊湖湘,在潭州(今湖南长沙)遇李龟年,作此诗。从表面看,四句诗写得很轻松,只说过去在什么地方见过,...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典故如下:意思是看到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比喻将前人失败的经历当做教训引以为戒,并从中吸取经验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出处: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译文:前面的车已经翻了,后车的车要吸取教训。
前倨后恭的典故: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主要有秦、燕、赵、齐、楚、韩、魏,史称“战国七雄”。其中,秦国由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国家实力最强,时不时与其他六国交战。六国的统治集团内部,于是出现了亲秦、反秦两派:亲秦派主张六国同秦国和好相连,尽量不招惹秦国,不...
前倨后恭的典故:公元前五世纪中国战国时期,并存着许多国家,其中主要的有秦、燕、赵、齐、楚、韩、魏7个,称为“战国七雄”。位于今中国西北陕西一带的秦国。由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国势最强,时不时侵略其他6国。6国的统治集团内部,于是出现了亲秦、反秦两派:亲秦派主张6国同...
顾前不顾后的典故如下:顾前不顾后来源:出自清代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第六十八回:这年端阳节,贾府自然大摆筵席,热闹非凡。筵席散后,贾宝玉去找林黛玉,林黛玉只是闷闷不乐不理他,晴雯上来给宝玉换衣服,不幸把扇子弄掉地上损坏。宝玉随即便气得骂她:“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这么顾前不顾后...
诸葛亮死前知道自己死后司马懿必定去挖掘他的棺木,于是命人在自己棺中放了一本书,每夜都写上“司马懿必死”,并涂上毒药。果然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就去挖掘他的棺木,他看到那本书上的字,就开始往后翻,越看越生气,越生气越往后翻,翻到最后,可想而知,由于他的翻书习惯,最终中毒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