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成语故事话题讨论。解读恬不知耻成语故事知识,想了解学习恬不知耻成语故事,请参与恬不知耻成语故事话题讨论。
恬不知耻成语故事话题已于 2025-04-24 05:40:09 更新
公度的这种行为尽管被众人耻笑,但他本人却恬不知耻,一心只想在官场上获得权势和认可。他的故事揭示了当时某些人为了仕途而采取的不择手段的手段,尽管在道德上备受质疑,但在权力斗争中,这种无耻的行为有时也能取得一时的成功。
1、恬不知耻 典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为神宗时宰相,主持变法(列宁曾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崔公度有口吃病,不健谈,但头脑异常清醒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他作的赋深得欧阳修、王安石、韩琦等名士的赏识。公度布衣出身,朝中无亲朋可依靠,...
[辨析] ~与“厚颜无耻”区别在于:~偏重于“恬”;“知”指做了坏事;也无动于衷;多指坏人没有心理上的羞耻感;而“厚颜无耻”偏重在“厚”和“无”;指人“脸皮厚”;不怕羞耻。[例句] 有些人穿得挺时髦;貌似很有身份;却~地在公共场所乱扔果皮。[英译] shameless [成语故事]...
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这里有一个成语故事:崔公度有口吃病,不健谈,但头脑异常清醒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他作的赋深得欧阳修、王安石、韩琦等名士的赏识。公度布衣出身,朝中无亲朋可依靠,于是专以顺附谄媚王安石为...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有一个关于“恬不知耻”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崔公度,一个口吃但聪明过人的读书人。他虽然出身布衣,没有权势背景,却因善于巴结权贵而得以在朝中立足。他经常不分昼夜地谄媚权贵,甚至在厕所中也不例外。一次,他尾随权贵王安石,假装帮王安石擦衣带,以此博取好感。尽管旁人对此行为嗤之以鼻,崔公度却毫...
安然处之,不以为耻。同“恬不知耻”。成语基本释义: [ 成语形式 ] ABCD式的成语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成语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使用示例 “打这个~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
寡廉鲜耻 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奴颜媚骨 媚骨:谄媚的性格。奴才相,贱骨头。形容卑鄙无耻地奉承别人。恬不知耻 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10.恬不知耻 解析:恬:满不在乎,坦然。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例句:他做出那些丑事后,竟然还恬不知耻地到处张扬。 11.荒诞不经 解析:少有的,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引申为对不可理解的荒唐话的主观描述。 例句: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些内容几乎都是荒诞不经的。 12.心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