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典故的诗文话题讨论。解读关于成语典故的诗文知识,想了解学习关于成语典故的诗文,请参与关于成语典故的诗文话题讨论。
关于成语典故的诗文话题已于 2025-04-23 23:42:30 更新
1、韦编三绝(孔子)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2、墨守成规(墨子)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
成语出处: 唐·徐凝《忆扬州》诗:“萧娘脸上难生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八佳人 成语典故: 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成语出处: 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元·于立《漫兴一首呈玉山主人》:"春树暮云迷远近,南山北斗自低昂。"元末明初·凌云翰《挽谨严先生方直卿》:“春树暮云空忆汝,屋梁落月倍愁予。”元末明初·钱宰《题高房山画》:“千古高情俱妙绝,至今春树暮云深。”明·胡俨《黄少保用杨少傅韵亦以诗惠酒肴赋答》:“空梁残月梦,春树...
铁杵成针: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铁杵成针成语典故:1、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2、译文:(1)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世代相传李白在山中...
趋之若鹜的典故出自《明史·萧如薰传》。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出处:该成语直接来源于《明史·萧如薰传》中的描述:“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背景:明朝万历、崇祯年间,宁夏、青海等边塞地区局势动荡,常有贼寇勾结少数民族入侵,造成社会不安。此时,有一位名叫萧如薰的总兵镇守...
古代成语故事及典故如下:一、墨守成规(墨子)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典故: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
【骊龙】 宋·黄庭坚:“万鼓舂撞夜涛涌,骊龙莫睡失明珠。”清·钱谦益:“探他海底珠如月,恰是骊龙昼睡时。”【骊珠】 唐·陈子昂:“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唐·孟郊:“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宋·张炎:“扇锦翻桃,尊前乍识欧苏。赋笔吟笺,光动万颗骊珠。”金·元好问:...
典故: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成语故事 墨子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
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南史·江淹传》亦载,同。《南史·文学列传·纪少瑜传》:“少瑜尝梦陆倕(chui) 以一束青缕管笔授之,云:“我以此笔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释义用法 江淹字文通,曾梦见郭璞将以前赠他的五色笔索还,从此诗文无佳句。纪少瑜亦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