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问深原来是指谁话题讨论。解读典故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问深原来是指谁知识,想了解学习典故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问深原来是指谁,请参与典故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问深原来是指谁话题讨论。
典故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问深原来是指谁话题已于 2025-04-24 00:11:41 更新
惠施,战国中期宋国人,政治家、辩客及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奠基人与核心人物,被誉为合纵抗秦的主力组织者与支持者。他提出魏、齐、楚三国联合对抗秦国,主张尊齐为王。与张仪关系不和,惠施在魏惠王时期被驱逐,后先赴楚国,后回归宋国与老乡庄子结交为友。公元前319年魏惠王驾崩,东方各国支持下,魏...
主要人物:惠施,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以其广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出处:《庄子·天下》。在该文中,描述了惠施的方术众多,本事极大,他读的书之多需要用五辆车来拉。这一典故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读书多、学问深的人。
1、典故五车书的主人公是惠施。2、五车书,典故名,典出《庄子·天下》。惠施的方术很多,本事很大,他读的书要五辆车拉。后遂用“五车书、书五车、五车、五车读、惠子书、惠车、学富五车”等指书多或形容读书多,学问深。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读过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不过有一点大家要注意,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纸,当时的字都是写在竹片上。写上字的竹片叫做竹简。
来自:“庄子·天下”:惠氏多党,其书五车。释义:学府的五车原本来自“庄子·天下”,原文是“惠士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路被驳斥,其中的话不在中间”。这些话批评惠施。翻译是惠施会有很多技巧。虽然他的着作足以调解五国的兴衰,但他的谬论和混乱却有很多原因。他的话也有不恰当的。书中的五本书是...
1、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惠施所写的著作,够五辆马车之多。2、出处:《庄子·天下》3、原文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
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学富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直译过来就是学问比五车书还多形容一个人知识储备丰富,学问渊博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学富五车 释义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拼音 xué fù wǔ chē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造句1他不但学富五车,而且有独到的见解,你应该向他多请教2老王虽然学;学富五车 ...
1.【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2.【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3.【示例】: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博大精深、真才实学、五车腹笥、学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