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的五个典故话题讨论。解读马嵬的五个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马嵬的五个典故,请参与马嵬的五个典故话题讨论。
马嵬的五个典故话题已于 2025-04-24 00:05:59 更新
”又《庄子》:“苌弘死,藏其血,三年化为碧。”这里化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贵妃在马嵬驿的永逝。诗人省去了马嵬兵变时六军驻马,贵妃与玄宗生离死别的历史情节,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深寓同情地描写了贵妃的悲剧结局。作为马嵬事变的直接受害者,杨贵妃已经死不复生。而颈联形象地描写了曾经同贵妃...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空荡荡的马嵬坡下,独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深情,已然成空.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当年导师寻访杨妃踪迹,想必去过此处.当年唐明皇与杨...
《马嵬驿》的创作背景是唐玄宗天宝十五载的“马嵬之变”。赏析如下: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夏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姐妹等人仓皇逃往蜀地。在路经马嵬驿时,随行军队发生哗变,要求诛杀杨国忠,并以杨贵妃来平息天下怨愤。唐玄宗无奈,只好命人缢死了杨贵妃。温庭筠依据这一...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犀,犀利,指刀剑兵器。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75...
颔联:承接上联之脉络,叙述了“马嵬之变”的直接后果。通过“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这两句,表达了贵妃已死、无法复生的悲痛之情,以及由此带来的无尽哀愁。这里运用了典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颈联:形象地描写了唐玄宗在事变之后的生活状况。通过“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这...
四、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当了女道士。白居易《长恨歌》中记载:“无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说的是平叛后玄宗由蜀返长安,途经杨贵妃缢死处,踌躇不前,舍不得离开,但在马嵬坡的泥土中已见不到她的尸骨。后来又差方士寻找,“上...
一、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和《马嵬》的翻译如下:1、《锦瑟》译文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 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此句为转折句。)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本句是对“华年”的阐释。)...
为大家整理的湖北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杨贵妃命丧马嵬驿,供大家学习参考!安禄山叛乱爆发后,唐玄宗派重兵守卫长安的门户潼关。潼关守军每晚会在烽火台上烧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所以,当时长安的君臣和百姓天天都翘首盼望“平安火”。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六月初九夜,唐玄宗接到报告:今晚...
李商隐的诗《马嵬》(其二)中最后一句说“不及卢家莫愁女”,这“莫愁”出自何典故?... 李商隐的诗《马嵬》(其二)中最后一句说“不及卢家莫愁女”,这“莫愁”出自何典故? 展开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说说这一年,有哪些人让你心生感恩?手机用户4525f 2014-05-29 · TA获得超过1497个赞 知道小...
因此在逃到马嵬坡这个地方的时候,兵变爆发了。士兵们普遍认为是杨玉环的美色祸害了这个国家,才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他们要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否则无法平息他们的怒火。最终为了平息这些兵蛋子的怒火,唐玄宗赐白绫勒死了杨玉环而告终。杨贵妃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杨玉环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祖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