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花的典故话题讨论。解读有关花的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有关花的典故,请参与有关花的典故话题讨论。
有关花的典故话题已于 2025-04-21 02:39:31 更新
例如明代唐伯虎就根据该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而文学作品中则发展为用海棠花比喻美女。(四)牡丹 牡丹是杨贵妃最喜欢的花卉,位居我国十大名花之二,被拥戴为花中之王。与牡丹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李白的清平调就曾经用牡丹花比喻杨贵妃的美艳,值得一提的是,牡丹也是在唐...
4、宋代大诗人陆游也对海棠如痴如醉,在《花时遍游诸家园·之二》中云:“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是说因为爱名花爱得发狂,整天发愁狂风烈日损坏那红颜芬芳。恭恭敬敬地写了篇青词连夜呈送通明殿,乞求上帝多安排些荫翳来庇护海棠。)“抵死狂...
15、圣马力诺---仙客来 16、坦桑尼亚国花---丁香花 17、西班牙---石榴 18、希腊---橄榄花 19、新加坡---万代兰 20、智利---百合花 21、阿根廷---木棉 三、关于花的典故:1、梅花的典故:相传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 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
六月 荷花花神据说为西施曾在苏州锦帆径留下采莲的故迹。七月 玉簪花神据说是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因为她平时常插一朵玉簪花于鬓旁。八月 桂花花神一说是五代的窦禹钧。他教子有方,五个儿子皆为达官显臣,放他们父子被誉为“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另一说 为西晋荆州史石崇的爱妻绿珠,她善...
拈花一笑源自佛教经典故事。这一故事与佛祖释迦牟尼及其弟子有关。典故解释如下:一、拈花引悟 在古印度时期,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手持一朵鲜花,向台下的弟子展示。此时,众多弟子纷纷讨论,试图理解佛祖的用意。然而,只有大弟子迦叶尊者面带微笑,领悟了佛祖的深意。于是,佛祖便说:“我对此花深有体会...
”《清异录》亦载:“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以兰为香祖。”《乐府诗集·猗兰操序》中记载了孔子的《猗兰操》:“琴操曰:《猗兰操》孔子所作。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
关于海棠花的历史典故,最著名的是"海棠春睡"。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中,有"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的描述。后世苏东坡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海棠》一诗,表达了对海棠花的深切爱慕之情。苏东坡对海棠花的钟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作中,也体现在实际生活中。有一次,他被贬至宜兴,好友邵民瞻以赏花...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为琴曲。 “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