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典故50个话题讨论。解读战国典故50个知识,想了解学习战国典故50个,请参与战国典故50个话题讨论。
战国典故50个话题已于 2025-04-22 14:04:11 更新
1. 烽火戏诸侯: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诸侯闻讯却无人救援,导致西周灭亡。2. 尊王攘夷:齐桓公借助“尊王攘夷”旗帜,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首个霸主。3. 问鼎中原:楚庄王欲夺王权,向周王询问九鼎的重量,昭示其夺权之心。4. 退避三舍:重耳逃难后回国,遵守诺言,诱敌深入,...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呢,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1、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3、羽毛未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4、引锥剌股——读书欲睡,引锥...
后世常以“刺股”用为勤苦读书、奋发自强的典故。 27、操刀伤锦 出自《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春秋时,郑国大夫子皮想让自己的一个小臣尹何,担任私有领地的邑大夫的官职。因为郑子产是他晚年举荐而执政的,可能认为提拔尹何,子产不会反对。郑子产主张“学而后入政”,这样才不致把事情办坏,才是用人稳妥的办法。
1. 问鼎中原:源自春秋时期,晋国强大欲取代周天子,暗指有夺取天下的野心。2. 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3. 一鸣惊人:战国时,楚庄王即位后,多年不问国事。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40个典故分享如下:1、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2、尊王...
战国的典故有:鸡鸣狗盗,围魏救赵,狡兔三窟,毛遂自荐,图穷匕见,完璧归赵。1、鸡鸣狗盗 出自于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2...
#历史开讲#学习30个历史故事,让我们更加智慧。1、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2、纸上谈...
春秋战国的十二个历史典故如下:烽火戏诸侯: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东周开始,春秋战国时期拉开序幕。箭射周天子:郑庄公飞扬跋扈,周桓王率大军讨伐,结果被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左肩,自此周王室在诸侯中丧失威严。楚武王僭号:春秋时期,王室衰微,楚武王...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故事篇一:李牧袋怯迷匈奴 公元前244 年某日清晨,赵国北疆雁门关外,尘土滚滚,旌旗飘扬,鼓角激荡。善征好战的单于统率的15万匈奴骑兵,发起了对中原赵国的掳掠战争。 “嘿嘿,李牧(?—前228 年)这个懦夫,今天再想把脑袋缩在衣领里高悬免战牌可不成了。” “对,今天我们一定要踏平李牧的老巢,省得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