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话题讨论。解读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知识,想了解学习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请参与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话题讨论。
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话题已于 2025-08-27 17:15:27 更新
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这个美丽的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上。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24.闭月: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片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正好被王允看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养女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
(18)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9)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唐王昌龄《...
楼兰:傅介子斩楼兰王的壮举,使“楼兰”成为边敌的象征,常用于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折腰:陶渊明的“折腰”故事,反指屈身事人,表达不愿卑躬屈膝、坚守气节的态度。化碧:源自苌弘的忠贞典故,用“化碧”形容为正义而牺牲,象征忠贞不渝的精神。五柳:陶渊明的“五柳”成为隐士的代名词,表达隐逸自...
折腰:陶渊明的“折腰”故事,反指屈身事人,李白以此表达不愿卑躬屈膝的决心。如“宁为自由身,不为权贵折腰”。化碧:苌弘的忠贞典故,用“化碧”形容为正义牺牲,如“忠诚之人,化碧血染青史”。五柳:陶渊明的“五柳”成为了隐士的代名词,表达隐逸生活。如“隐居田园,五柳相伴,生活自在”。...
而语文科目中,古诗词文学鉴赏占有很大比重,是每年必考的内容,考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高考临近,将一些常用的古诗词典故汇总如下,希望能帮各位节省复习时间,更好地应对语文考试。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
1. 登楼、凭栏:在古诗词中,登楼凭栏常被用来表达相思之情和报国之志。2. 化碧:这一意象隐喻刚直忠正的人因正义事业而遭受冤屈。3. 凯备隐喻:指代那些蒙受冤屈却坚守正义的人。4. 辞第:通过这一表述,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忠贞,忘却个人私利的崇高情怀。5. 烂柯:此意象用来比喻因离家久远而引发...
古诗词中常用的三个典故如下:五色笔:寓意:文思大进、文才卓迈。出处:源自《南史·江淹列传》,江淹梦中得笔后文彩俊发,但后梦郭璞要回此笔,从此诗无美句。相关成语:“江淹梦笔、梦中传笔、梦笔”等。诗句引用:杜甫和李商隐的诗句中皆提及此典。漆园吏:寓意:指代庄周。出处:《史记·庄周...
典故是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经常遇到的一种文学手法,很多学生对此感到束手无策。为帮助学生扫清鉴赏障碍,现将部分古诗词常用典故列举如下:1、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2、化...
高中古诗词中常见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
在诗词中的应用:这一典故在古诗词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方孝孺的“群鸱得腐鼠,笑汝长苦饥”形容贪欲之人;司马光的“鸱争腐鼠,鹓雏弗顾”则表达了对争权夺利者的轻蔑;刘禹锡的“忽闻饥乌一噪聚,瞥下云中争腐鼠”揭示了人们对微不足道利益的争夺。相关延伸:“怀鼠”、“吓鼠”等词语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