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的典故话题讨论。解读忌的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忌的典故,请参与忌的典故话题讨论。
忌的典故话题已于 2025-04-22 14:10:20 更新
田忌。田忌赛马应该都听过。田忌,妫姓,田氏,名忌,字子期,陈郡(今河南淮阳县人)。战国时期齐国名将,封地于徐州(今山东滕州时),又称徐州子期。出身贵族,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参加赛马活动。参加桂陵之战,听从孙膑的参谋,以“围魏救赵”大胜魏军。参加马陵之战,听从孙膑谋略,采用“...
“讳疾忌医”典故的主角是--蔡桓公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典故: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回:“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
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二、投鼠忌器典故 《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3]“投鼠忌器”出自《汉书·贾谊传》,记载的 故事 如下:当时有个富人,很喜欢古董并 收藏 ...
在豫东,甚至在中原各地,都有一种语言习惯,即忌说45岁。如果谁到了45岁,总要改说44岁或46岁。每当问起这个习俗的来由,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讲出包公45岁扮“王八”的故事。传说北宋仁亲年间,陈州(今河南淮阳)一带大旱三年,庄稼颗粒不收,荒郊野外到处是饿死的尸骨。皇帝派四国舅前去陈州...
【字词解释】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成语性质】贬义词 【典故】三国初期,汉献帝与丞相曹操、皇叔刘备一起去打猎。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汉献帝齐头并进。汉南帝见不远处有只兔子,就叫刘备射,说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刘备连忙弯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献帝连夸好箭法。南帝又...
投鼠忌器成语故事反映了在做事时可能存在的顾虑和顾忌,比喻在行动前需要权衡利弊,不能只顾一时之快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或后果。查阅深圳学区地图,了解深圳各区学区划分、学校信息、周边设施、楼盘信息和教育资讯,提供一站式查询和了解服务,帮助家长更好地选择教育环境。关注深圳学区地图,获取更多教育资讯...
一、典故背景 讳疾忌医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自认为拥有至高无上智慧的国王。他拥有辽阔的领土和忠诚的子民,但他也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过于自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二、典故内容 有一天,国王的身体出现了不适,但他并不寻求医生的帮助,而是忌讳谈论自己的病情。大臣们看到...
讳疾忌医出自战国时期扁鹊见蔡桓公的历史典故,出处是《韩非子·喻老》。历史典故: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医,他曾多次劝告蔡桓公治疗疾病,但蔡桓公因为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病,一次次拒绝扁鹊的劝告。最终,蔡桓公的病情恶化,不治而亡。这个典故用来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出处:《韩非子·...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45岁是倒霉的一年。加之人们对妓女持有偏见,不愿提及包公为妓女牵驴之事,故而也将45岁视作最耻辱的一年。包公在民众中享有神圣的地位,人们将自己的命运与敬爱的人物相连,因此将45岁视为忌年,逐渐形成了忌讳提及45岁的习俗。至今,这一风俗在中原地区仍然相当流行。
投鼠忌器,这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拼音为“tóu shǔ jì qì”。它源自贾谊上书汉文帝的故事,意指在处理问题时,因为担心牵涉到无辜或者影响到其他利益,而犹豫不决,不敢果断行动。形象地比喻人们在决策时,有所顾忌,不敢放手去做的情况。“投”在这里指的是用东西去掷,而“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