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迷是什么话题讨论。解读典故迷是什么知识,想了解学习典故迷是什么,请参与典故迷是什么话题讨论。
典故迷是什么话题已于 2025-08-27 13:13:12 更新
典故: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39、迷魂阵造句:我怀疑我们将永远陷在这森林迷魂阵,也是由于被迷惑了,否则我们全体将被魔鬼变成树或野猪。 典故: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40、迷魂汤造句:我不懂什么迷魂汤忘忧草这类药,但是我知晓无边旷野的许多秘密。 典故: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那时各国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映射事物,以劝谏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逐渐形成了谜语。汉朝时一些文人常用诗词、典故来制谜,出现了妙喻事物特征的事物谜和文字形音义的文字谜。南北朝时文人常以制谜、猜谜来斗智,制谜技巧逐渐成熟。隋唐时谜语由民间进入宫廷,许多皇帝都喜欢猜谜。
这个是有个典故的。明太祖朱元璋,贪官当道,人们有怨都很难得到公正的审判。有一穷书生,考试三年而不第,并且,家中田地被占,官官相卫,他无处伸冤。跟本不可能去告玉状。终于,他想出个方法,能让太主知道他的冤情。他出了这么个谜语,让别人猜。由于很难,很快传遍天下,也就传到了太主的手...
释义 “醉”,醉人;“迷”,被迷住。原意是被光芒四射的金纸所迷住。后用来形容奢侈豪华、腐朽享乐的生活。典故 唐昭宗时,有个专治毒疮的医生名叫孟斧,名闻全国。由于他医术高明,用的药又是偏方、秘方,与其他医生治疗毒疮的药全然不同,治疗率又是百分之百,因此,宫中如有人生了毒疮,唐昭宗...
【出处】(宋代)辛弃疾《恋绣衾·无题》。【释义】当局者:正在下棋的人,也指当事人;迷:糊涂,迷惑。下棋的人往往容易迷惑,看不清楚事态的发展方向。比喻当事人因主观片面,反而糊涂。【成语典故】唐玄宗时期,大臣魏光上书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
具体来说,"鹿迷"的典故源自《金雀记·临任》中的诗句:“正是鹿迷郑相应难辨,蝶梦庄周不易明。”这里,“郑相应难辨”指的是郑人因鹿的迷惑而难以分辨真实情况,而“蝶梦庄周不易明”则借用庄周梦蝶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辨别真伪、认清自我并非易事。“鹿迷”的概念与“...
【释义】迷:迷失。返:返回。成语的意思是迷失了道路后知道返回来。【用法】现引申为犯错后,知道改正。【出处】这则成语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成语故事】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虽然其家世代为官,但...
字谜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朝时文人常用诗词、典故制谜,南北朝时制谜技巧成熟。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出现并成为一股潮流。北宋时期,猜谜的风气开始盛行,谜语的种类也极大丰富,王安石、苏轼等诗人都有谜作散见于一些诗词著作之中。南宋时期,人们将自己制作的谜语挂在花灯上,...
1、迷途的羔羊寓意不信上帝,迷失自己人生方向的世人。2、“迷途的羔羊”这个典故出自《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6节: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的身上。3、另外,在路加福音第15章1-7节和马太福音第18章12-14节都记载了主耶稣所说的“百羊失一”的比喻,是...
【典故出处】:先秦 李耳 《 老子 》:「 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成语 意思】: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 形容 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 【成语注音】:ㄇㄨˋ 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