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途灭虢的典故是什么话题讨论。解读假途灭虢的典故是什么知识,想了解学习假途灭虢的典故是什么,请参与假途灭虢的典故是什么话题讨论。
假途灭虢的典故是什么话题已于 2025-08-27 04:23:47 更新
随后,晋国在灭掉虢国之后也顺带把虞国给灭了。这个故事就叫做“假途灭虢”。假途灭虢的例句:1、假途灭虢是一种常用的战略手段。2、他利用假途灭虢的方法,成功地打败了敌人。3、在历史上,很多国家都曾经采用过假途灭虢的策略。4、假途灭虢虽然看起来危险,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5、...
出自:《吕氏春秋》,作者:吕不韦的门客,朝代:战国末期 假途灭虢: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假途灭虢的意思是,以借路的名义消灭对方。在军事上是指,先利用甲消灭乙,最后再回过头连甲一起除掉。典故介绍如下:背景:该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与晋国国君晋献公有关。当时晋献公想要吞并周边的两个小国——虞国和虢国,但这两国关系不错,所以晋献公采用大臣荀息的计策,决定先离间两国关系,再...
周瑜的"假途灭虢"之计,是一种巧妙的计谋,源自春秋时期晋国利用虞国的不虞之计,借道攻打虢国,途中顺便消灭了虞国的历史典故。这个计谋后来被广泛用于描述以借道为名,实则消灭对手的战略。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周瑜提及此计,意图利用东吴名义攻打西川,实质上是想夺回荆州。周瑜设计让鲁肃再去荆州...
晋献公害怕二国联合抗晋,遂采用大夫旬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机灭虞。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荀息携带美女、骏马等贵重礼品献给虞公,请求借道攻虢。虞公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语所迷惑,遂不听大臣劝阻,不但应允借道,还自愿作攻虢先锋。 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
假途灭虢的典故是关于春秋时期晋国通过借道虞国来消灭虢国的故事。背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晋国想要扩张领土,将目标锁定在邻近的虢国与虞国上。计划:由于直接攻打虢国地形复杂,难度大,晋国大夫荀息提出借道虞国攻打虢国的策略。实施:荀息向虞国国君献上珍宝与宝马,并承诺事后给予更多好处,虞...
这个故事中的“假道于虞以伐虢”成为了后来人们用来形容用借路的名义来灭亡一个国家的典故。在成语中,这种策略被称为“假途灭虢”。它比喻借道、借机之名而行阴谋之实,最终达到消灭目标国的目的。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
是一个历史典故,源自中国战国时期的故事。故事中,晋国国君晋文公借道虞国的名义前往消灭虢国,在成功消灭虢国后,晋文公在践土上召集各诸侯国进行盟誓的仪式。这个典故后来被概括为成语“假途灭虢”,用来形容以欺骗、借机取得他人财物或权力的行为。强调了人们在实现自己目标时,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或利用...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成语是【假途灭虢】;虢是指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意思是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成语故事的典故是这样的,晋献公想攻打虢国,但去虢国要经过...
假途灭虢典故简介如下:背景:春秋初期,晋国在晋献公的领导下意图扩张领土,而虞国位于晋国南下的必经之路,且虞虢两国可能联手对抗晋国。计策:为避免与虞虢两国同时作战,晋国大夫旬息提出先向虞国借道,再图谋消灭虞国和虢国的计策。第一次借道:公元前658年,荀息以美女和骏马为礼物,成功游说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