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典故和歇后语话题讨论。解读西游记的典故和歇后语知识,想了解学习西游记的典故和歇后语,请参与西游记的典故和歇后语话题讨论。
西游记的典故和歇后语话题已于 2025-08-27 22:52:40 更新
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哮天犬过了独木桥就不会叫了——过目(木)不忘(汪)八戒保媒把把成功——猪连必合(珠联壁合)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牛头马面 猪八戒娶媳妇——背着走 西游记》剧组开会——聚精会神 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
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由来:此歇后语源自《西游记》第28回,形容妖怪头上的苍蝇如同自送上门的食物,暗示着轻易可得的利益或机会。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由来:在第87回中,葛仙翁用此歇后语讽刺某人或某事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只是虚有其表,脸皮厚而已。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由来:孙悟空在《...
1. “猴子吃辣椒—红了眼”:形容人发怒时眼睛变红,情绪失控的样子。2.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形容人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缺乏专注。3. “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指输了还反咬对方,形容人输了却反诬对方。4. “猪八戒...
【答案】: 答案:猪八戒吃西瓜———心里想不着大家。典故:《西游记》描写:有—次猪八戒外出,见—西瓜,八戒喜之不胜,他等不及抱回家与大家同享,便用刀切成四块,意是师徒四人每人一块。八戒心急先吃自己一块以过瘾。但口渴、嘴馋、抓耳挠腮仍想吃。又吃了猴子的一块,不够,又吃了沙僧的...
关于西游记的歇后语有以下这些:猴子吃辣椒—红了眼 形容人因愤怒或激动而眼睛发红。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比喻人做事不专心,意志不坚定。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形容人自己做错了事,不仅不接受批评,反而指责别人。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比喻人做事两面不讨好,得罪了两边的人。白骨精送饭—...
以下是一些关于名著《西游记》的歇后语:孙悟空大闹天宫——翻天覆地:形容孙悟空在天宫中闹得极为厉害,影响巨大。唐三藏的徒弟——一个比一个强:指唐僧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各有神通,且一个比一个本领高强。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形容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随意变化大小。玉皇大帝吃...
2014-05-08 非常渴求,有关《西游记》的歇后语,感激涕零 2014-04-24 很想找,有关《西游记》的歇后语,十分谢谢 2015-11-03 我太渴望,有关《西游记》的歇后语,谢谢 3 2014-05-15 很想看,有关《西游记》的歇后语,谢谢 2014-04-20 高价寻找,有关《西游记》的歇后语,谢谢 2014-04-23 特别想欣赏,有...
【答案】: 答案:孙猴子跳出水帘洞———好戏在后头。典故:《西游记》第—回描写:傲来国花果山石猴及其同类顺若涧边溯流而上玩耍,见—水帘,石猴带头眺入水帘之内发现有—石房,群猴先移居其内,“猴被尊为美猴王。猴王为导长生不老术,便跳出水帘洞到西牛贺州,跟菩提祖师修道。以后就演出一部...
关于《西游记》的歇后语 一、唐僧 唐僧的心胸——慈悲为怀 唐三藏的徒弟———个比一个强 唐僧遇见白骨精——敌我不分 唐僧的眼睛——不识好坏人 唐僧念佛经———本正经 唐僧跑进和尚店——同吃一碗斋饭 二、孙悟空 孙悟空登上金銮殿——毛手毛脚 孙悟空照镜子——目中无人 孙悟空的金箍棒——...
【答案】: 答案:孙猴子封了个弼马温———不知官大官小。典故:《西游记》第4回记叙:孙悟空被东海龙王和地府阎君告发后,被玉皇大帝召到天宫,为了安抚他被封为"弼马温"。孙悟空欢欢喜喜到任。不久他问监官"我这是什么官衔?,,"官居几品?”,当他知道官品不髙"未入流",这样的官儿是最低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