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道无儿典故话题讨论。解读伯道无儿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伯道无儿典故,请参与伯道无儿典故话题讨论。
伯道无儿典故话题已于 2025-04-21 19:41:20 更新
伯道无儿的出处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伯道无儿”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没有子孙或者子孙不肖,无法继承家业或传统。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历史典故,与东晋时期的名将邓攸有关。邓攸,字伯道,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将,以忠诚、勇敢和智慧著称。然而,他的命运却颇为坎坷。在战乱时...
时人对于邓攸的举动深感敬佩,并为之感叹。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感慨之语:“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这句话传达出一种悲凉的情感,既是对邓攸舍己为人的肯定,也是对天道无常的无奈。后来,“邓攸无子”这个典故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一个人终生未育或绝嗣。唐初的杨炯在其《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
最早记载“伯道无儿”的典故出自《晋书·邓攸传》:“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天无知,让邓伯道没有子嗣。这个典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无子嗣的深切同情。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语也被广泛使用。例如,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在其作品《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写道:“中郎有女...
人们对此表示同情,感叹道:“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这一典故出自《晋书·良吏传·邓攸》。后来,“邓攸无子”这一成语被用来形容没有子嗣。唐代诗人杨炯在其《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中引用了这一典故,感叹道:“邓攸无子,天道何亲?”唐代诗人元稹也在其《三遣悲怀》诗之三中引用了...
时值两晋之交、永嘉末年,石勒为乱,邓攸担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和侄儿逃难。路遇贼兵,无法同时担着两个孩子逃走。想到早已亡故的弟弟只留下这么一个侄儿,无论如何要保全住侄儿的性命,于是便将自己的亲生儿子丢弃,携侄儿逃至江东。邓攸以后再无子嗣,时人都为之不平,说:“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伯道孤单 伯道暮年 伯道无儿 伯道无后 哭邓攸 无儿悲邓攸 邓家无子 邓攸无儿 邓攸无子
3、伯道:晋代人,名邓攸,字伯道。此处化用“伯道无儿”成语。《晋书·邓攸传》:“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晋代邓攸,字伯道,襄陵人。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儿子和侄儿一起逃难,在危难关头,舍弃自己的儿子,保全了侄儿。后来他终身没有孩子,当时很多人为之感动,抱憾地说:“天道无知,...
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释义用法 晋石勒兵乱时,邓攸(字伯道) 带儿子和侄儿一起逃难,途中困危,邓攸对妻子说:“弟弟早死,只剩一个儿子,不能让他绝后。我们将来还可再生 儿子。”而把自己的孩子抛弃了。但后来邓攸再也没有儿子。当时的人说:“老天爷无...
邓攸只得将他绑在树上,带着妻子与侄子离去。 邓攸渡江后,因妻子始终未能再孕,便纳一姬妾,后在询问其亲属姓名时,方知是自己的外甥女。他素有德行,为此悔恨不已,从此不再纳妾。因而到死也没能再生出儿子。时人都感叹道:“天道无知,竟然让邓伯道没有儿子。” 后人常用“伯道无儿”、“邓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