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鸥盟典故何从看出归隐之意话题讨论。解读白鸥盟典故何从看出归隐之意知识,想了解学习白鸥盟典故何从看出归隐之意,请参与白鸥盟典故何从看出归隐之意话题讨论。
白鸥盟典故何从看出归隐之意话题已于 2025-04-21 19:21:09 更新
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1、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意思是:想想自己为官以来的种种,还真不如找只船远行,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结伴,该是更好的归宿。2、该句出自《登快阁》,是黄庭坚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此时表达了作者...
[10]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登快阁赏析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
这里是借代。“此心吾与白鸥盟”意思是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与白鸥盟: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登快阁》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
诗人是真的想归隐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
2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李白诗:「 明朝 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3带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北灵山下。4翠奁:翠绿色的镜匣。这里用来形容带湖水面碧绿如镜。5先生:作者自称。杖屦(ju):手持枴杖,脚穿麻...
词题“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但读细自品味会发现另有所抒。 上阕以首句中“甚爱”二字统摄。次句用“千丈翠奁开”之比喻,盛赞带湖景色之胜,说明“甚爱”原因。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面对...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翻译: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
[6]与白鸥盟:据《列子�6�1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编辑本段]古今点评 1.山谷《登快阁》诗云:“...
与白鸥盟: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作者希望乘船归隐,与长笛、白鸥为伴,表达了对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赏析】黄庭坚(104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