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为信一诺千金的成语故事话题讨论。解读立木为信一诺千金的成语故事知识,想了解学习立木为信一诺千金的成语故事,请参与立木为信一诺千金的成语故事话题讨论。
立木为信一诺千金的成语故事话题已于 2025-08-27 06:17:09 更新
一诺千金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内容如下:背景: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和法家代表人物。在商鞅变法的条令准备就绪之后,由于还未公布,且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他决定采取一个策略来树立威信。策略实施:商鞅在都城市场的南门前放置了一根高三丈的木头,并招募有能力将木头搬到北门的人,承诺给予十金的...
”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商鞅)就立即给了他五十金,用(这件事)来表明不欺骗(百姓)。百姓相信了商鞅,最终颁布了那法令。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着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人...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有:曾子杀猪、立木为信、一诺千金、一饭千金、宋濂借书。1. 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许诺孩子回家后杀猪给他吃,后来觉得只是开玩笑,不想真的杀猪。但曾子认为对孩子不能开玩笑,因为这会教他学会欺骗。最终,曾子还是杀了猪,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要诚信。2. 立木为信:商鞅为了推行...
1、《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主持变法时,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便赏赐黄金。之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赐了他黄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也很快推广开了。2、《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
商鞅,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思想家与法家代表人物,其变法举措影响深远。在变法法令制定后,为确保百姓信任,商鞅采用了独特的策略: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并宣布,若有人能将此木搬至北门,便赐予重金。这一举动引起了百姓的广泛关注,却无人敢尝试。随后,商鞅宣布赏金增至五十金,终于有...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
一诺千金 ( yī nuò qiān jīn ) 解释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移木建信 公元前359年,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南门立木”的典故由此上演:商鞅在南门立了一块三丈高的木头,告之谁把此木移...
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
一诺千金 (yī nuò qiān jīn) 解释: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记载,季布许诺的百金,胜过实际拥有的黄金,形容守信。移木建信:公元前359年,商鞅推行诚信政策,在南门立木,许诺移木至北门者赏金。起初无人相信,后将赏金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