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典故暗示话题讨论。解读古诗词中的典故暗示知识,想了解学习古诗词中的典故暗示,请参与古诗词中的典故暗示话题讨论。
古诗词中的典故暗示话题已于 2025-08-26 11:16:38 更新
一、梦蝶 梦蝶,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
潇湘典故来自舜帝的两位妻子娥皇女瑛的典故。潇湘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如下:1、“潇湘”指地方。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温庭筠《瑶瑟怨》诗云:“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是雁去潇湘的联想。可知古人是...
(27)商女: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28)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
古诗中的典故1 1、长城:代指戍边将领 如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刘禹锡《经檀道济故垒》中“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2、楼兰:代指敌人 如王昌龄《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塞下曲》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3、匈奴:...
【作者】:李商隐 【题目】:暮秋独游曲江 【内容】: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译文】:荷叶生时春恨也生了,荷叶乾枯时秋恨已成,虽然深深知道只要身在,情也在,却只能眺望江边流水,呜咽成声。【典故】:李商隐与荷花女 唐诗人李商隐是泾川节度使...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
1、《锦瑟》——唐代李商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译文: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典故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
而“鱼传尺素”则是另一典故,这里“尺素”指的是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古人在书写信件时,常用白绢作为载体,长度约一尺左右,素即为白色,因此得名“尺素”。后来,人们将书信也称为“尺素书”。这种书信形式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书信载体的选择,也反映了他们对情感表达的细致入微。在古诗词中,...
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用了4个典故,分别是“庄周蝶梦”、“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1、“庄周蝶梦”: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情境。2、“杜鹃啼血”:以冤禽兽托写很怀,来表达殷切的思念。3、“良玉生烟”:借此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惆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