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成语典故话题讨论。解读焚膏继晷成语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焚膏继晷成语典故,请参与焚膏继晷成语典故话题讨论。
焚膏继晷成语典故话题已于 2025-04-21 04:35:52 更新
成语来源:“焚膏继晷”一词直接出自韩愈的《进学解》。在这篇文章中,韩愈以国子先生的身份告诫学生要通过不懈努力以求成功,并强调了学问和品德的重要性。故事背景: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儒家学说闻名。他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仕途并不顺遂,频繁地在国子博士的职位上浮沉。这种经历使他在写...
焚膏继晷的成语故事如下:韩愈于公元768年出生在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祖居昌黎(今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3岁时父母双亡,依靠着哥哥和嫂嫂郑氏抚养。他从小立志刻苦乌才定自学。每天熟读几千字的书,还挤时间练习作文。7岁就知道努力学问,能出口成章。11岁时,哥哥因为受到牵连,贬官岭南...
焚膏继晷是一个古代的成语,源自唐代韩偓的《进宣宗求读书全疏》。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燃烧灯油以延续烛火,不放弃任何一刻的学习时间。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人勤奋攻读的决心和毅力。故事细节: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韦庄的学者,他对学问有着极其深厚的热爱。不论白天还是夜晚,他始终...
这个故事催生了成语“焚膏继晷”,意指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不眠不休。与之相近的成语是“夜以继日”,它同样形容持续不断的努力,出自《庄子·至乐》中高贵者不分昼夜思考善恶的描述。这个成语现在广泛用于形容人们为追求目标而忘我投入的精神。
焚膏继晷典故:答案:焚膏继晷出自唐·韩愈《进学解》,意思指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详细解释:1. 焚膏继晷是一个描绘勤奋学习、努力不懈的成语。这个成语源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作品《进学解》。2. “焚膏”,指的是点燃灯烛。“继晷”,则是...
故事讲述了"焚膏继晷"这一成语的深刻含义,源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焚膏继晷"描绘的是人们以燃烧油灯,接续日光的方式,体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工作的极度投入。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勤奋学习或不分昼夜地工作,带有褒义,与"夜以继日"类似,但更偏向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显示出一种典雅的...
焚膏继晷的成语故事 [释义] 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语出]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正音] 晷;不能读作“jiù”。[辨形...
陈彦理昨以汉石经见遗今承寄诗索石鼓文答以此作》中也使用了“焚膏继晷”这一成语,形容陈彦理先生博学多才,孜孜不倦地研读经典。1977年,《光明日报》1月9日刊载的报道中提到:“﹝周总理﹞日理万机,焚膏继晷。”这里再次使用了“焚膏继晷”,来形容周总理昼夜繁忙,勤勉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