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历史典故话题讨论。解读人物历史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人物历史典故,请参与人物历史典故话题讨论。
人物历史典故话题已于 2025-04-21 02:15:25 更新
典故:汉高祖刘邦从汉中出兵要攻打项羽的时候,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6、韦编三绝(孔子) 典故:孔子晚年喜欢《易经》,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这样的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
一、凿壁偷光 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
1、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这个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他以柴草卧铺,并在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后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该成语后来用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2、三顾茅...
1、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
历史人物故事有:1、鞠躬尽瘁: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三顾茅庐: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物典故不胜枚举。历史人物的故事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陈蕃愿扫除天下;班超投笔从戎;宗悫(què)乘风破浪;祖逖闻鸡起舞等等。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智者贤人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河,照亮了华夏文明的夜空。其中,“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流传至今,他为了复国,忍受屈辱,夜以继日地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宏愿。而“祖逖闻鸡起舞”,则讲述了一位将军在清晨听到鸡鸣后即刻起床练武,最终成为一代名将的故事。“项羽...
以下是一些历史人物及其相关的成语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形容为了取得胜利而断绝退路,表示决心死战到底。四面楚歌:形容陷入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困境。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晋文公: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楚庄王: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孙膑:围魏救...
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有:1、范仲淹断齑画粥: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