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话题讨论。解读手不释卷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知识,想了解学习手不释卷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请参与手不释卷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话题讨论。
手不释卷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话题已于 2025-08-26 08:08:32 更新
1、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2、典故:《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注引...
“手不释卷”的作者是曹丕。“手不释卷”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三国曹丕的《典论·自叙》。《典论》是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写于曹丕做魏太子时期,原有22篇,后大都亡佚,只存《自叙》、《论文》、《论方术》三篇。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政治家...
从此他就把书本常常拿在手里不愿意放下,几乎到了不知道饥饿、不知道口渴、不知道一年四季的交替程度。出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是在他父亲司...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汉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本是太学生,研习过《尚书》,比较好学,因而就算是在行军打仗之时,也不忘学习.他勤于政事,又经常和大臣们讲论经典,半夜才睡觉。太子劝他注意身体,他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手不释卷来自《孙权劝学》《三国志》中《孙权劝学》里写道:“光武当兵马之...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手不释卷的近义词 学而不厌 拼音:xué ér bù yàn。释义:学习不会感到满足,即非常好学。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默而...
手不释卷的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原本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吕蒙总是以军队事务繁忙为由推脱,但孙权以自己的例子和前人的事迹来劝说他,如汉光武帝和曹操即使在行军打仗的紧张时刻也手不释卷。- 吕蒙深受感动,开始发奋学习,并向孙权请教应该读哪些书。孙权建议他先读...
手不释卷的故事典故及含义如下:故事典故: 背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原本没有文化知识,孙权为了提升他的素养,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过程:吕蒙起初总是以军队事务繁忙为由推脱没有时间学习。孙权便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特别提到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的事迹。...
1、手不释卷的故事:(1)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2)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说:“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2、手不释卷解释:(1)...
手不释卷的故事典故及含义如下:故事典故: 背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原本没有多少文化知识。 起因:孙权鼓励吕蒙学习史书与兵法,但吕蒙总是以军队事务繁忙为由推脱。 转折: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特别提到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学习,吕蒙深受感动。 结果:吕蒙从此开始...
手不释卷的故事典故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在孙权的鼓励下,发奋学习史书与兵法的故事,其含义是指放不下手中的书本,形容勤奋好学。故事典故: 背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原本没有文化知识,孙权希望他能提升自我,多次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推脱:吕蒙起初总是以军队事务繁忙为由,推说自己没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