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典故50字话题讨论。解读围魏救赵的典故50字知识,想了解学习围魏救赵的典故50字,请参与围魏救赵的典故50字话题讨论。
围魏救赵的典故50字话题已于 2025-04-21 02:22:42 更新
“围魏救赵”与“出奇制胜”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的精华,也是成语故事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经典。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战争的复杂性,还揭示了战略思维的重要性。无论是战场上的智谋,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这些故事都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王赵成侯极力自卫,同时派人前往齐国寻求帮助(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营救赵。孙膑计划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但是军队绕了一圈,直奔大梁。孙膑得到齐威王的赞赏。
【历史典故】齐威王三年,魏惠王想一泄失去中山的仇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既能解旧恨又能削弱赵国,可谓一举两得。于是,魏惠王调拨五百战车,由庞涓率领,直奔赵国。庞涓治军有方,军队战无不胜,很快便包围了赵国的...
10、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围魏救赵的典故 公元前353年,魏国国君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带兵去攻打赵。11、围魏救赵,讲述了一场战国时期经典的战役,最早出自于史记卷六五孙子吴...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
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尚武精神和舍生忘死的价值观念。赵胜不畏强敌,冒险亲赴秦国寻求援助,展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其次,围魏救赵也展示了外交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赵胜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最终争取到了秦国的支持,使得战局发生逆转。这告诉...
1、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
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自然分开。庞涓率领魏军离开邯郸,途中遭遇齐军伏击,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策略。十三年后,齐魏再次交战,庞涓再次陷入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自刎身亡。孙膑因这一战成名,世传兵法。
围魏救赵的典故是指孙膑指挥齐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通过进攻魏国国都大梁来迫使庞涓撤军回救,最终在桂陵之战中大败魏军的著名战役。以下是围魏救赵典故的详细解释:一、背景 人物关系:孙膑和庞涓曾同窗学习兵法,但庞涓因嫉妒孙膑的才能而将其骗至魏国并使其残废。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往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