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话题讨论。解读完璧归赵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知识,想了解学习完璧归赵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请参与完璧归赵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话题讨论。
完璧归赵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话题已于 2025-04-21 02:38:44 更新
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如下:背景: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向赵惠文王提出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内部对此事进行了讨论,担心秦国不守信用,但又怕得罪秦国,于是有人推荐了蔺相如来处理此事。蔺相如的决策:蔺相如认为赵国不应拒绝秦国的请求,因为拒绝会显得赵国无理。他提出,如果赵国将和氏璧...
完璧归赵出自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的历史典故,出处为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历史背景:战国时期,赵惠王得到稀世珍宝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想以十五座城池交换此璧。事件经过:赵惠文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到秦国后,秦王欣赏和氏璧却无归还之意。蔺相如以璧有瑕疵为由要回...
1、蔺相如完璧归赵 蔺相如,在赵国是宦官缪贤的门客,一直默默无闻。他被推举出来,施展雄才,是与一块天下无双的宝玉密切相关的。缪贤有一次花了五百两黄金,买到了一块光润无瑕的宝玉。他请一位玉工雕琢,玉工看见这块宝玉,大吃一惊,告诉他这是和氏璧。 以前楚国相昭阳丢失,怀疑张仪偷盗的就是这块宝玉。这块宝玉,...
主人公是蔺相如。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蔺相如 廉颇 还有就是赵王和秦王 不过主要是蔺相如
完璧归赵也正是蔺相如来到秦国章台所发生的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三辅黄图》说是“在汉长安故城西,秦宫也。中有章台,因名”。再根据《史记·里子传》及《论衡·实知篇》里有关樳里子葬地的记述确定秦章台宫就在今西安未央宫和建章宫一带。考古在未央宫西汉早期...
1、人物简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
完璧归赵是一个历史典故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介绍:蔺相如,男,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较重要的有三个: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蔺相如。在《史记》中的《将相和》中有,“将”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将相和》是讲了蔺相如用自己的机智勇敢,解决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尴尬,赵王升蔺相如的官比廉颇高,廉颇很不高兴。后来蔺相如躲着廉颇,是因为为了赵国的利益着想,廉颇很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