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典故是什么话题讨论。解读破釜沉舟的典故是什么知识,想了解学习破釜沉舟的典故是什么,请参与破釜沉舟的典故是什么话题讨论。
破釜沉舟的典故是什么话题已于 2025-08-26 00:24:06 更新
“破釜沉舟”的典故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以下是该典故的详细解释:背景: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被秦军团团围住。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去救援赵国。起因: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项羽认为应迅速渡江北上,与被围赵军里应...
“破釜沉舟”的典故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具体解释如下:含义:破釜沉舟指砸破烧饭用的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背景: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被秦军团团围住。楚怀王派项羽等人率军去救援赵国。事件经过:项羽杀了停滞不前的宋义,被拥戴为代...
“破釜沉舟”是指项羽,典故出自秦末的钜鹿之战。前208年十二月(西历公元前207年),项羽为报叔父项梁之仇,亲率二万精兵进攻秦国王离及章邯。渡漳水后,命令兵士凿沉船只,打破煮食用的釜镬,只带三日干粮。最后于钜鹿大败秦军。后世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项羽简介 项羽(前232...
说完话,项羽下令破釜沉舟。烧了帐篷,击沉船只,断绝了士兵战败后还能渡河回去的念头。并砸掉做饭用的锅子,每人只给三天的乾粮,表现出必死的决心。楚兵一看已经没有后路了,在项羽带领下个个以一当十,拼死血战,最后将强悍的秦军打败,项羽也从此威震天下,成了诸侯的霸主。
“破釜沉舟”的典故如下:背景:秦末时期,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为了救援赵国,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宋义驻扎:然而,宋义却不愿立即行动,只在安阳驻扎了46天。项羽行动:项羽对此忍无可忍,杀死宋义后,率军渡河救援赵军。决心展示:为了表示决心死战,项羽凿沉了船只,击破了...
“破釜沉舟”的典故源于秦朝末年项羽领兵救赵的故事。具体来说:背景: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项羽和刘邦是著名的起义军领袖。公元前208年,赵王歇及张耳被秦将王离围困在巨鹿,形势危急。楚怀王派宋义、项羽领兵救援。事件起因:宋义在安阳按兵不动46天,项羽不满其不作为,最终杀掉宋义并...
“破釜沉舟”这则成语的釜是锅;舟是船。砸破烧饭用的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战。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
破釜沉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pò fǔ chén zhōu,出自典故“钜鹿之战”,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做事下定决心,义无反顾,不留退路。近反义词 近义:义无反顾、决一死战、孤注一掷、背水一战、血战到底、知难而进、灭此朝食、沉舟破釜、背城借一、踏破红尘、破釜焚舟、济河焚舟、...
公元前207年,在秦末起义中,赵国巨鹿被秦军围困,项羽率领楚军前往救援。当时,面对秦将章邯、王离率领的四十万主力,楚军主将宋义畏敌不前,项羽果断将其斩杀,自任上将军。为了表明决一死战的决心,他下令凿沉船只、砸碎锅灶、烧毁营帐,让士兵们仅带三天干粮,这就是“破釜沉舟”典故的由来。这种...
最终,楚军在这种必死的决心下,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烈战斗,九战九捷,大破秦军。这场战役歼灭了王离军团,还迫使章邯投降,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的胜利为秦朝的覆灭奠定了基础。后来,“破釜沉舟”这一典故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地去做某件事情。